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24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1.2 飞轮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2.1 飞轮在扭转振动运用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变惯量飞轮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 磁流变技术现状 | 第14-21页 |
1.3.1 磁流变材料概述 | 第14-16页 |
1.3.2 磁流变液工作模式及应用 | 第16-17页 |
1.3.3 磁流变阻尼器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3.4 直线式磁流变阻尼器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1.3.5 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研究现状 | 第20-21页 |
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22-24页 |
2 基于变惯量飞轮的二自由度扭转系统吸振原理 | 第24-36页 |
2.1 引言 | 第24页 |
2.2 变惯量飞轮二自由度扭转系统动力学建模 | 第24-26页 |
2.2.1 主系统有阻尼时二自由模型 | 第24-25页 |
2.2.2 动力吸振器基本原理 | 第25-26页 |
2.3 动力吸振器设计方法 | 第26-30页 |
2.3.1 惯量比对吸振效果影响 | 第27-29页 |
2.3.2 最优同调频率与阻尼比 | 第29-30页 |
2.4 变惯量动力吸振器性能分析 | 第30-3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3 基于磁流变技术的变惯量飞轮设计方法 | 第36-44页 |
3.1 引言 | 第36页 |
3.2 磁流变变惯量飞轮原理 | 第36-37页 |
3.3 磁流变变惯量飞轮力学分析 | 第37-39页 |
3.4 磁流变变惯量飞轮转动惯量分析 | 第39页 |
3.5 磁流变变惯量飞轮参数分析 | 第39-42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4 基于磁流变技术的变惯量飞轮的优化设计及性能仿真 | 第44-66页 |
4.1 引言 | 第44页 |
4.2 磁流变变惯量飞轮结构设计及主要参数 | 第44-46页 |
4.3 磁流变液阻尼单元设计 | 第46-52页 |
4.3.1 结构设计与材料选用 | 第46-49页 |
4.3.2 磁路理论分析与计算 | 第49-50页 |
4.3.3 磁场有限元仿真 | 第50-51页 |
4.3.4 阻尼力计算公式 | 第51-52页 |
4.4 转动惯量计算 | 第52-55页 |
4.4.1 不可变转动惯量计算 | 第52-54页 |
4.4.2 可变转动惯量计算 | 第54-55页 |
4.5 多目标优化 | 第55-58页 |
4.5.1 优化变量 | 第55-56页 |
4.5.2 约束条件 | 第56页 |
4.5.3 目标函数 | 第56页 |
4.5.4 优化流程 | 第56-58页 |
4.6 弹簧设计 | 第58-59页 |
4.7 磁流变变惯量飞轮性能仿真 | 第59-63页 |
4.7.1 磁流变变惯量动力吸振器模型 | 第59-60页 |
4.7.2 磁流变变惯量动力吸振器参数分析 | 第60-63页 |
4.8 磁流变变惯量飞轮控制策略 | 第63-65页 |
4.9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5 基于磁流变技术的变惯量飞轮性能测试 | 第66-96页 |
5.1 引言 | 第66页 |
5.2 磁流变变惯量飞轮的加工装配 | 第66-67页 |
5.3 磁流变变惯量飞轮阻尼单元力学性能测试 | 第67-74页 |
5.3.1 试验系统设计 | 第67-69页 |
5.3.2 测试方法 | 第69-70页 |
5.3.3 试验结果 | 第70-74页 |
5.4 弹簧刚度测试实验 | 第74-75页 |
5.4.1 测试系统与方法 | 第74-75页 |
5.4.2 测试结果 | 第75页 |
5.5 磁流变变惯量飞轮建模 | 第75-79页 |
5.5.1 磁流变阻尼器建模 | 第75-78页 |
5.5.2 转动惯量建模 | 第78-79页 |
5.6 转动惯量静态测试 | 第79-83页 |
5.6.1 三线摆转动惯量测试原理 | 第79-81页 |
5.6.2 测试方法与结果 | 第81-83页 |
5.7 转动惯量动态测试 | 第83-93页 |
5.7.1 测试原理 | 第83-84页 |
5.7.2 测试系统搭建 | 第84-85页 |
5.7.3 转动惯量与转速关系测试方法 | 第85-87页 |
5.7.4 转动惯量与转速关系测试结果 | 第87-90页 |
5.7.5 活塞位移与转速关系测试方法 | 第90-92页 |
5.7.6 活塞位移与转速关系测试结果 | 第92-93页 |
5.8 本章小结 | 第93-96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96-98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96-97页 |
6.2 展望 | 第97-98页 |
致谢 | 第98-10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0-108页 |
附录 | 第108页 |
A.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108页 |
B.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报专利目录 | 第108页 |
C.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10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