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独立电源技术(直接发电)论文--化学电源、电池、燃料电池论文--燃料电池论文--生物化学燃料电池、微生物燃料电池论文

光催化协同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及其产电性能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5页
英文摘要第5-7页
1 绪论第11-25页
    1.1 前言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微生物燃料电池简介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原理及应用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存在的问题第16-17页
    1.3 光催化技术简介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光催化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光催化技术协同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光催化技术协同微生物燃料电池存在的问题第19-20页
    1.4 课题的提出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课题的提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实验技术路线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目的第22-25页
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5-43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药品和试剂的配制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电极材料及其处理方法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实验器材第27页
    2.2 反应器构建与运行参数设计第2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阳极脱氮MFC构建及运行参数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双室同步脱氮MFC构建及运行参数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光催化协同双室MFC构建及运行参数第33-38页
    2.3 电池性能评价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电流与电压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电池内阻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功率密度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极化曲线第39-40页
    2.4 分析方法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水质测定项目及方法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扫描电镜样品处理第41-43页
3 阳极脱氮MFC的脱氮及产电性能研究第43-55页
    3.1 有机物浓度对脱氮及产电性能的影响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有机物浓度对系统脱氮的影响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不同有机物浓度对系统产电的影响第44-49页
    3.2 阳极氨氮浓度对系统脱氮及产电性能的影响第49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阳极室氨氮浓度对系统脱氮的影响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阳极氨氮浓度对系统产电性能的影响第51-54页
    3.3 小结第54-55页
4 双室同步脱氮MFC的脱氮及产电性能研究第55-63页
    4.1 有机物浓度对脱氮及产电性能影响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机物浓度对系统脱氮的影响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不同有机物浓度对系统产电的影响第56-59页
    4.2 阳极氨氮浓度对双室同步脱氮MFC的脱氮及产电性能影响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阳极氨氮浓度对系统脱氮的影响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阳极氨氮浓度对系统产电性能的影响第60-62页
    4.3 小结第62-63页
5 光催化协同双室MFC同步脱氮及产电性能研究第63-69页
    5.1 光催化单元对系统脱氮及产电性能影响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光催化单元对系统脱氮的影响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光催化单元对系统产电的影响第64-66页
    5.2 光照强度对脱氮及产电性能影响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光照强度对系统脱氮的影响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光照强度单元对系统产电的影响第67-68页
    5.3 小结第68-69页
6 反应体系微生物群落初探第69-81页
    6.1 阳极脱氮MFC微生物群落及形貌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微生物形貌电镜分析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第69-71页
    6.2 双室同步脱氮MFC微生物群落及形貌第71-7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微生物形貌电镜分析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第72-76页
    6.3 光催化协同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群落及形貌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微生物形貌电镜分析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第77-79页
    6.4 小结第79-81页
7 结论与展望第81-83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81-82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82-83页
致谢第83-85页
参考文献第85-88页

论文共8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输电线下工频电场评估软件研发
下一篇:生物质催化气化混合气燃烧特性的PLIF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