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--水文地质学(地下水水文学)论文--地下水资源管理论文

雁鸣湖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与供水风险性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引言第12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以往研究程度及存在问题第13页
    1.3 城市供水风险评价研究进展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进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进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评价方法及存在不足第15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6-17页
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17-29页
    2.1 自然地理概况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研究区地理位置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气象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水文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地形与地貌第20页
    2.2 地质背景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地层岩性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地质构造第22页
    2.3 水文地质条件第22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含水层划分及其富水性特征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地下水的补给、径流、排泄条件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地下水动态特征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第27-28页
    2.4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第28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8-29页
第3章 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第29-48页
    3.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第29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模型范围及边界条件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含水层结构特征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水文地质参数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地下水系统源汇项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地下水流场及流动特征第37页
    3.2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第37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数学模型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研究区空间剖分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定解条件的处理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模拟期的选择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水文地质参数的处理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源汇项的处理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模型的识别和检验第42-46页
    3.3 地下水系统均衡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4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第48-59页
    4.1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第48-49页
    4.2 现状条件下地下水补给资源量评价第49-50页
    4.3 规划开采条件下水源地开采量组成分析第50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水源地规划设计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模型预测条件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模型预测结果分析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水源地开采量组成分析第55-57页
    4.4 规划开采条件下水源地允许开采量评价第57-58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5章 城市供水风险分析及对策第59-75页
    5.1 供水风险分析第59-60页
    5.2 水源地应急开采量评价第60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应急开采量评价原则及方法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应急开采时限及开采水位控制深度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应急开采方案一第62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应急开采方案二第66-70页
    5.4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第70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原则和技术方法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质点追踪模型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第73-74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74-75页
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75-77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75-76页
    6.2 建议第76-77页
致谢第77-78页
参考文献第78-81页
附录第81页

论文共8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东部德兴大型斑岩铜矿床的含矿斑岩岩浆起源
下一篇:大地电磁与地震数据的约束反演及综合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