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11-19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11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三、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2-17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五、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第一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背景渊源 | 第19-32页 |
一、习近平关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 | 第19-22页 |
(一)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机遇与挑战 | 第19-21页 |
(二)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 | 第21-22页 |
二、习近平关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基础 | 第22-25页 |
(一)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一项永不停歇的事业 | 第22-23页 |
(二)新时代对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新要求 | 第23-24页 |
(三)青年是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 | 第24-25页 |
三、习近平关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思想渊源 | 第25-32页 |
(一)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元素 | 第26-27页 |
(二)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爱国主义思想 | 第27-29页 |
(三)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 | 第29-32页 |
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内容构成 | 第32-46页 |
一、习近平关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| 第32-38页 |
(一)鲜明主题: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| 第32-33页 |
(二)核心要义: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| 第33-34页 |
(三)重要脉络:传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 | 第34-35页 |
(四)基本内涵: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| 第35-36页 |
(五)教育目标: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| 第36-37页 |
(六)教育原则:爱党、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| 第37-38页 |
二、习近平关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中的总体要求 | 第38-41页 |
(一)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| 第38-39页 |
(二)健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体系 | 第39-40页 |
(三)既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| 第40-41页 |
三、习近平关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方法论意蕴 | 第41-46页 |
(一)为爱国主义教育开辟了新篇章 | 第41-42页 |
(二)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行动指南 | 第42-43页 |
(三)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 | 第43-44页 |
(四)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| 第44-46页 |
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实践观照 | 第46-54页 |
一、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取得的成就 | 第46-49页 |
(一)青年爱国主义认知普遍提升 | 第46-47页 |
(二)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经验愈加丰富 | 第47-48页 |
(三)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优化升级 | 第48-49页 |
二、当前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| 第49-54页 |
(一)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相对固定 | 第49-50页 |
(二)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创新不足 | 第50-51页 |
(三)爱国主义教育渠道较为单一 | 第51页 |
(四)青年自身认知局限 | 第51-52页 |
(五)新媒体带来的消极影响 | 第52-54页 |
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践行路径 | 第54-68页 |
一、强化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顶层设计 | 第54-57页 |
(一)始终坚持党中央的全面科学领导 | 第54-55页 |
(二)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保障能力 | 第55-56页 |
(三)确立相关制度和法律 | 第56-57页 |
二、充实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| 第57-59页 |
(一)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| 第57-58页 |
(二)广泛开展国情、形式政策教育 | 第58-59页 |
(三)深入挖掘并运用校内外资源 | 第59页 |
三、丰富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方式 | 第59-62页 |
(一)合理规范运用新媒体进行宣传 | 第60-61页 |
(二)依托自然人文景观开展教育 | 第61页 |
(三)发挥爱国主义典型榜样示范作用 | 第61-62页 |
四、扩宽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渠道 | 第62-65页 |
(一)充分运用高校课堂教学主渠道 | 第63页 |
(二)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| 第63-64页 |
(三)发挥组织、社团、家庭的育人功能 | 第64-65页 |
五、优化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环境 | 第65-68页 |
(一)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舆情环境 | 第66页 |
(二)营造健康良好的文化环境 | 第66-68页 |
结语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