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土力学、地基基础工程论文--地基基础论文--地基和基础的理论和计算论文

刚、柔性荷载下不同类型地基稳定破坏机理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31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刚性基础下地基承载力及破坏模式研究现状第12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均质土天然地基极限承载力第12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非均质地基极限承载力第20-26页
    1.3 柔性荷载下复合地基稳定及破坏机理研究第26-29页
    1.4 本文主要工作第29-31页
第二章 c-φ 型土质边坡上条形基础极限承载力及破坏模式第31-47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31页
    2.2 数值模型及验证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DLO模型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模型验证第32-34页
    2.3 破坏模式及分析第34-36页
    2.4 极限承载力设计图及算例第36-41页
    2.5 讨论第41-43页
    2.6 国内外规范设计方法评价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》(GB50007-2011)设计方法评价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美国AASHTO规范设计方法评价第44-45页
    2.7 本章小结第45-47页
第三章 c-φ 型土体中空洞存在对条形基础极限承载力影响第47-61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7页
    3.2 数值分析模型及验证第47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数值模型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模型验证第49-52页
    3.3 极限承载力设计图第52-56页
    3.4 讨论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稳定系数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空洞临界位置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最不利空洞位置第57-58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58-61页
第四章 砂-黏土双层地基极限承载力及破坏机理第61-79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1页
    4.2 数值分析模型及验证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有限差分模型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模型验证第63-64页
    4.3 参数分析第64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基础粗糙程度的影响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剪胀角的影响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超载的影响第69-71页
    4.4 实用计算方法的评价第71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与强度加权平均法对比分析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与应力扩散理论对比分析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与冲剪破坏理论对比分析第74-76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76-79页
第五章 散体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系数和破坏模式研究第79-105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79-81页
    5.2 计算模型第81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计算模型及参数第81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模型验证第83-85页
    5.3 散体桩复合地基变形与破坏模式第85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条形基础下桩体变形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复合地基破坏面及位移场第86-87页
    5.4 散体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系数第87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散体桩复合地基N_c,N_γ第87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散体桩复合地基N_q值第89-92页
    5.5 复合地基浅基础破坏时上限解第92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等效模型及其参数第92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上限解第94-98页
    5.6 理论方法评价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系数第98-102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破坏模式的预测第98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极限承载力系数的预测第100-102页
    5.7 本章小结第102-105页
第六章 基于连续破坏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稳定分析与控制第105-129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105页
    6.2 计算模型及桩体破坏后性状的模拟第105-10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计算模型第105-10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桩体破坏后性状的数值模拟第107-108页
    6.3 桩体破坏后性状对复合地基稳定性及变形的影响第108-11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桩体破坏后性状对复合地基稳定性的影响第108-11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桩体破坏后性状对路堤沉降的影响第111-112页
    6.4 复合地基的连续破坏第112-119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第一次弯曲破坏第112-115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第二次弯曲破坏第115-117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桩体连续破坏导致路堤失稳第117-119页
    6.5 复合地基不等强设计第119-127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延性不等强设计第119-123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复合地基分区设计第123-127页
    6.6 本章小结第127-129页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29-135页
    7.1 主要结论第129-132页
    7.2 主要创新点第132-133页
    7.3 研究展望第133-135页
参考文献第135-147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47-149页
致谢第149-150页

论文共15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润滑油组分对柴油机颗粒物理化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
下一篇:高性能VIA族能源转换材料的成分结构设计、可控制备及催化机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