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3-18页 |
1.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| 第14-17页 |
1.2.1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1.2.2 论文结构 | 第14-17页 |
1.3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2 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8-25页 |
2.1 关于国际分工地位的研究 | 第18-21页 |
2.1.1 关于国际分工地位指标选取的研究 | 第18-19页 |
2.1.2 关于贸易附加值的研究 | 第19-21页 |
2.2 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现状 | 第21-24页 |
2.2.1 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理论研究 | 第21-22页 |
2.2.2 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实证研究 | 第22-24页 |
2.3 文献简述 | 第24-25页 |
3 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附加值影响的理论分析 | 第25-32页 |
3.1 问题的提出 | 第25页 |
3.2 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替代与互补关系理论 | 第25-27页 |
3.2.1 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替代理论 | 第25-26页 |
3.2.2 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互补理论 | 第26-27页 |
3.3 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影响的机理分析 | 第27-30页 |
3.3.1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| 第27-29页 |
3.3.2 不同经济水平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影响比较 | 第29-30页 |
3.4 小结 | 第30-32页 |
4 美国、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附加值的发展与现状 | 第32-46页 |
4.1 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附加值发展与现状 | 第32-39页 |
4.1.1 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与现状 | 第32-36页 |
4.1.2 美国贸易附加值发展与现状 | 第36-39页 |
4.2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附加值发展与现状 | 第39-45页 |
4.2.1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与现状 | 第39-43页 |
4.2.2 日本对外贸易附加值的发展与现状 | 第43-45页 |
4.3 美国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附加值比较 | 第45-46页 |
4.3.1 美国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比较 | 第45页 |
4.3.2 美国与日本贸易附加值比较 | 第45-46页 |
5 美国、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附加值影响的实证研究 | 第46-66页 |
5.1 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附加值影响的理论模型 | 第46-47页 |
5.2 实证模型的选取 | 第47-50页 |
5.3 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附加值影响的实证研究 | 第50-58页 |
5.3.1 样本的选取 | 第50-51页 |
5.3.2 实证结果与分析 | 第51-58页 |
5.3.3 小结 | 第58页 |
5.4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附加值实证研究 | 第58-65页 |
5.4.1 模型设定、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| 第58-61页 |
5.4.2 实证结果 | 第61-64页 |
5.4.3 小结 | 第64-65页 |
5.5 美国、日本实证研究结果比较 | 第65-66页 |
5.5.1 美、日全体样本实证研究结果比较 | 第65页 |
5.5.2 基于不同东道国经济水平美、日实证研究结果比较 | 第65-66页 |
6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附加值影响 | 第66-87页 |
6.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附加值发展与现状 | 第66-78页 |
6.1.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 | 第66-70页 |
6.1.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区域分布 | 第70-73页 |
6.1.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行业分布 | 第73-77页 |
6.1.4 小结 | 第77-78页 |
6.2 中国对外贸易附加值的发展与现状 | 第78-79页 |
6.2.1 中国对外贸易附加值的发展 | 第78页 |
6.2.2 中国对外贸易附加值区位分布 | 第78-79页 |
6.3 实证研究 | 第79-85页 |
6.3.1 模型设定、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| 第80-82页 |
6.3.2 实证结果 | 第82-85页 |
6.4 小结 | 第85-87页 |
7 结论及政策建议 | 第87-92页 |
7.1 总结 | 第87-90页 |
7.1.1 统计性分析结论 | 第87-89页 |
7.1.2 实证模型分析结论 | 第89-90页 |
7.2 政策建议 | 第90-92页 |
7.2.1 中国政府政策层面 | 第90-91页 |
7.2.2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选择 | 第91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97页 |
致谢 | 第97-9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9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