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愈系服装设计研究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概念 | 第8-14页 |
1.1.1 “治愈系”的定义 | 第8-9页 |
1.1.2 “治愈系”产生的社会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3 “治愈系”的最初形式 | 第10-12页 |
1.1.4 “治愈系”设计与服装 | 第12-14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4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1.3.1 国内学术研究 | 第15-17页 |
1.3.2 国外学术研究 | 第17-18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治愈系的净化与升华方式 | 第21-35页 |
2.1 净化与升华 | 第21-22页 |
2.2 净化 | 第22-32页 |
2.2.1 视觉治愈 | 第22-28页 |
2.2.2 听觉治愈 | 第28-30页 |
2.2.3 触觉治愈 | 第30-32页 |
2.3 升华 | 第32-35页 |
2.3.1 审美体验 | 第32页 |
2.3.2 联想与回忆 | 第32-33页 |
2.3.3 情感与互动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服装设计的治愈方式 | 第35-56页 |
3.1 服装与心理 | 第35-37页 |
3.1.1 色彩 | 第35页 |
3.1.2 结构造型 | 第35-36页 |
3.1.3 质感(面料) | 第36-37页 |
3.2 服装治愈的主体 | 第37-41页 |
3.2.1 服装的着者——自愈 | 第37-38页 |
3.2.2 服装的观者——愈人 | 第38-41页 |
3.3 治愈系在服装中的表现形式 | 第41-56页 |
3.3.1 面料与治愈 | 第41-44页 |
3.3.1.1 面料的情感特点与手法 | 第41-43页 |
3.3.1.2 面料的肌理表现和情感传递 | 第43-44页 |
3.3.2 色彩与治愈 | 第44-49页 |
3.3.2.1 色彩的表现和搭配 | 第44-46页 |
3.3.2.2 色彩的心理与情感 | 第46页 |
3.3.2.3 案例分析 | 第46-49页 |
3.3.3 廓形与治愈 | 第49-56页 |
3.3.3.1 廓形治愈的形式语言 | 第50-54页 |
3.3.3.2 廓形与款式作为文化符号 | 第54-56页 |
第四章 治愈系服装的设计实践运用与延伸 | 第56-66页 |
4.1 实践思路与构架 | 第56页 |
4.2 工艺、材料、色彩和造型的尝试 | 第56-59页 |
4.2.1 材料与工艺试验 | 第56-58页 |
4.2.2 色彩试验 | 第58页 |
4.2.3 廓形与款式试验 | 第58-59页 |
4.3 毕业设计 | 第59-66页 |
4.3.1 毕业设计构思 | 第59-61页 |
4.3.1.1 设计理念 | 第59-60页 |
4.3.1.2 灵感来源 | 第60-61页 |
4.3.1.3 设计定位 | 第61页 |
4.3.2 设计案例 | 第61-64页 |
4.3.2.1 设计案例一 | 第61-62页 |
4.3.2.2 设计案例二 | 第62-63页 |
4.3.2.3 设计案例三 | 第63-64页 |
4.3.3 实践结果与反思 | 第64-66页 |
结语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附录: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与设计实践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