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政治理论论文--政治学史、政治思想史论文--世界政治思想史论文

本·阿格尔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绪论第9-16页
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第9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三、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国外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四、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思路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方法第14页
    五、创新点第14-16页
第一章 本·阿格尔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第16-28页
    一、本·阿格尔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生态背景:全球性生态危机爆发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政治背景:生态运动及其政治诉求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社会背景:国际工人运动的衰落和对传统社会主义的反思第19-20页
    二、本·阿格尔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第20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理论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生态主张第23-28页
第二章 本·阿格尔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8-39页
    一、生态社会主义的现实依据:异化消费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异化消费的实质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异化消费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第29-30页
    二、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动力:“期望破灭的辩证法”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“期望破灭的辩证法”的基本内涵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“期望破灭的辩证法”是进行社会变革的思想动力第31-32页
    三、生态社会主义的实践模式:小规模生产的稳态经济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实行稳态的经济模式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倡导分散化的小规模生产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采取非官僚化的工业生产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采用工人直接管理的方式第35-36页
    四、生态社会主义的制度设计:非极权的社会主义制度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非极权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涵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建立非极权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性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非极权社会主义制度的实现途径第38-39页
第三章 本·阿格尔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评析第39-47页
    一、本·阿格尔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价值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深化了对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认识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拓展了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发展第41页
    二、阿格尔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缺陷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回避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稳态经济模式具有乌托邦性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未来社会构想呈现出空想色彩第43-44页
    三、本·阿格尔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当代启示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克服异化消费,倡导绿色消费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实现经济的适度增长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构建有效机制,建设生态文明第46-47页
结论第47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2-53页
致谢第53页

论文共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普鲁士蓝类复合材料对放射性废水中Cs+和Sr2+的吸附性能研究
下一篇:公交专用道设置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