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区域碳强度的影响因素及灵敏度分析
致谢 | 第3-4页 |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5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5-16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6-17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4 创新点 | 第18-20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20-30页 |
2.1 碳强度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| 第20-29页 |
2.2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3 我国碳强度情况及测算 | 第30-41页 |
3.1 区域划分 | 第30页 |
3.2 我国及各区域能源消费情况 | 第30-35页 |
3.3 碳强度测算 | 第35-36页 |
3.4 我国及各区域碳强度情况 | 第36-4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4 通径分析及碳强度的影响机理研究 | 第41-52页 |
4.1 通径分析原理 | 第41-44页 |
4.2 通径分析模型实证结果与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3 各因素对碳强度的影响机理 | 第45-5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5 碳强度影响因素研究及区域比较 | 第52-70页 |
5.1 碳强度影响模型-SITRPAT扩展模型 | 第52-54页 |
5.2 变量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结果 | 第54-57页 |
5.3 一般性检验 | 第57-60页 |
5.4 模型的回归结果及区域比较分析 | 第60-68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6 各变量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分析 | 第70-79页 |
6.1 各变量对碳强度及GDP增量的贡献 | 第70-73页 |
6.2 灵敏度分析 | 第73-77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77-79页 |
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79-82页 |
7.1 主要结论 | 第79-80页 |
7.2 相关建议 | 第80-81页 |
7.3 研究不足 | 第81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8页 |
作者简历 | 第88-90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