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保护管理论文--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--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

我国工业分行业碳排放权分配研究

致谢第3-4页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绪论第16-25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第16-18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18-20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第21-22页
    1.5 研究技术路线第22-24页
    1.6 论文结构安排第24-25页
2 文献回顾与评述第25-35页
    2.1 工业碳排放相关研究第25-26页
    2.2 碳减排潜力相关研究第26-27页
    2.3 碳排放影响因素相关研究第27-29页
    2.4 碳排放权分配相关研究第29-33页
    2.5 文献评述第33-35页
3 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现状第35-50页
    3.1 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第35-37页
    3.2 我国工业能源消费整体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3.3 分行业的能源消费比重第39-40页
    3.4 分行业的能源消费比重第40-44页
    3.5 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第44-46页
    3.6 工业碳排放现状分析第46-48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48-50页
4 基于环境学习曲线的工业碳减排潜力分析及碳排放量预测第50-60页
    4.1 从学习曲线到环境学习曲线第50-52页
    4.2 环境学习曲线模型第52页
    4.3 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第52-54页
    4.4 工业碳减排潜力分析及碳排放量预测第54-59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9-60页
5 基于IEMMA模型的工业分行业碳排放权分配第60-81页
    5.1 理论基础第60-63页
    5.2 模型的建立第63-68页
    5.3 数据来源第68-69页
    5.4 2025年工业各行业碳排放权分配结果及分析第69-80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80-81页
6 政策建议第81-86页
    6.1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碳排放核算体系第81-82页
    6.2 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合理选择碳排放权分配方案第82-83页
    6.3 各行业根据自身发展特征合理采取减排措施第83-84页
    6.4 率先将重点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第84-86页
7 结论和展望第86-90页
    7.1 主要结论第86-88页
    7.2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88-89页
    7.3 研究展望第89-90页
参考文献第90-97页
附录第97-104页
作者简历第104-106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06页

论文共10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开放经济对碳强度影响的区域差异与应对策略
下一篇:我国区域碳强度的影响因素及灵敏度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