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设计论文--民用建筑论文--公共建筑论文--图书馆、档案馆论文

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5页
    1.1 论文研究的背景第8页
    1.2 论文研究对象及范围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本论文的研宄范围第9-10页
    1.3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论文研究目的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论文研宄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4 国内外研宄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1.5 论文研究方法及研宄框架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论文研究方法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论文研究框架第14-15页
第二章 图书馆阅览空间的发展与演变第15-24页
    2.1 图书馆建筑的发展历程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中国图书馆建筑的发展概述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西方图书馆建筑的发展概述第16-17页
    2.2 高校图书馆建筑的特点任务及功能空间构成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高校图书馆建筑的特点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高校图书馆建筑的主要任务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功能空间构成第19-20页
    2.3 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的分类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按阅览空间的开放程度分类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按使用人群目的性分类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按使用时间及频率分类第23-24页
第三章 信息时代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现状分析第24-38页
    3.1 本章的研究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调研对象的确定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地调研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随机抽取采访第24-25页
    3.2 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现状分析第25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新馆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的现状综合性总结:第31-32页
    3.3 信息时代对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的影响第32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馆藏含义及阅读介质变化对图书馆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信息储存及传播方式变化对图书馆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服务对象需求多样化对图书馆的影响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管理和服务方式的改变对图书馆的影响第36-38页
第四章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方法研究第38-62页
    4.1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原则第38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整体性原则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多样性原则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人性化原则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开放性原则第45-46页
    4.2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要求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复合性要求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灵活性要求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开放性要求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数字化要求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人性化要求第48-49页
    4.3 应对新要求阅览空间设计的基本构成模型第49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垂直方向布局模型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水平方向布局模型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设计方法在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图书馆实例中的体现第56-62页
第五章 设计方法的应用研究第62-85页
    5.1 南华大学图书馆工程实例介绍第6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项目背景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设计任务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设计说明第64-73页
    5.2 设计原则的应用第73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整体性设计原则的应用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多样性设计原则的应用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人性化设计原则的应用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开放性设计原则的应用第79-81页
    5.3 阅览空间设计基本构成模型的应用第81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垂直方向布局模型的应用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水平方向布局模型的应用第82-85页
第六章 结语第85-87页
    6.1 背景总结第85页
    6.2 主要工作第85-86页
    6.3 研究成果第86页
    6.4 研宄反思第86页
    6.5 后续展望第86-87页
参考文献第87-89页
附录 南华大学雨母校区图书馆主要图纸第89-98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8-99页
致谢第99页

论文共9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公共建筑能效评估系统及评估方法的研究
下一篇:体育场看台连拱式轻钢悬挑屋盖风压特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