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6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9页 |
| 主要符号表 | 第10-11页 |
| 前言 | 第11-17页 |
| 1.1 食管癌流行病学现状 | 第11页 |
| 1.2 食管癌病因学研究 | 第11-12页 |
| 1.3 食管癌的病理学特点 | 第12页 |
| 1.4 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 | 第12-15页 |
| 1.4.1 适应症 | 第12页 |
| 1.4.2 放疗技术 | 第12-13页 |
| 1.4.3 放疗靶区的确定 | 第13-15页 |
| 1.5 炎症与肿瘤 | 第15-17页 |
| 病例与方法 | 第17-23页 |
| 2.1 临床资料 | 第17页 |
| 2.1.1 研究对象 | 第17页 |
| 2.1.2 纳入标准 | 第17页 |
| 2.2 治疗方案的选择 | 第17-18页 |
| 2.3 放疗 | 第18-19页 |
| 2.3.1 靶区勾画 | 第18页 |
| 2.3.2 常见的放疗副反应 | 第18-19页 |
| 2.4 化疗 | 第19-20页 |
| 2.4.1 化疗方案 | 第19页 |
| 2.4.2 常见的化疗副反应 | 第19-20页 |
| 2.5 疗效评价 | 第20页 |
| 2.6 随访 | 第20页 |
| 2.7 试剂与仪器 | 第20-21页 |
| 2.8 统计学方法 | 第21-23页 |
| 结果 | 第23-31页 |
| 3.1 患者资料 | 第23页 |
| 3.2 高、低 ALC 组,高、低 AMC 组,高、低 LMR 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 | 第23-24页 |
| 3.2.1 外周血高 ALC 组、低 ALC 组间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的比较 | 第23页 |
| 3.2.2 外周血高AMC组、低AMC组间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的比较 | 第23-24页 |
| 3.2.3 外周血高LMR组、低LMR组间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的比较 | 第24页 |
| 3.3 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因素 | 第24-25页 |
| 3.4 治疗前外周血LMR的预后意义 | 第25-31页 |
| 讨论 | 第31-41页 |
| 4.1 本研究特点 | 第31页 |
| 4.2 外周血LMR不同临界值的选择 | 第31-33页 |
| 4.3 放疗剂量的选择 | 第33-34页 |
| 4.4 炎症-肿瘤-免疫 | 第34-35页 |
| 4.5 治疗前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绝对值预测预后的作用 | 第35-36页 |
| 4.6 治疗前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绝对值预测预后的作用 | 第36-37页 |
| 4.7 治疗前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预测预后的作用 | 第37-38页 |
| 4.8 血液学指标与近期疗效的相关性 | 第38-39页 |
| 4.9 局限性 | 第39-41页 |
| 结论 | 第41-4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3-47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47-49页 |
| 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