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导论 | 第9-22页 |
一、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9-13页 |
二、相关研究现状与述评 | 第13-19页 |
三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9-22页 |
第一章 党内政治生态基本理论分析 | 第22-41页 |
一、党内政治生态的理论内涵 | 第22-32页 |
(一)党内政治生态的内涵外延 | 第22-26页 |
(二)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属性 | 第26-28页 |
(三)党内政治生态的结构要素 | 第28-32页 |
二、党内政治生态的理论基础 | 第32-38页 |
(一)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党建思想启发 | 第32-35页 |
(二)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内政治生态思想意蕴 | 第35-38页 |
三、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大意义 | 第38-41页 |
(一)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有利于保障党更好的完成执政使命 | 第38-39页 |
(二)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有利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| 第39-40页 |
(三)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有利于党的巩固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| 第40-41页 |
第二章 十八大以来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实践逻辑与鲜明特征 | 第41-50页 |
一、十八大以来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实践逻辑 | 第41-47页 |
(一)开端:以中央八项规定为标志展开正风肃纪 | 第41-43页 |
(二)发展:以党内巡视为抓手保持反腐高压态势 | 第43-44页 |
(三)深化:以专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强化党性修养 | 第44-46页 |
(四)升华:实现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的融合统一 | 第46-47页 |
二、十八大以来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鲜明特征 | 第47-50页 |
(一)注重实效性 | 第47-48页 |
(二)突出人民性 | 第48-49页 |
(三)展现针对性 | 第49页 |
(四)呈现常态化 | 第49-50页 |
第三章 新时期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现实困境与原因分析 | 第50-61页 |
一、新时期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多重困境 | 第50-55页 |
(一)党内“四风”问题和不良倾向难以根除的困境 | 第51-52页 |
(二)党内庸政懒政怠政及官员不作为现象的困境 | 第52页 |
(三)党员干部不能腐和不想腐的效应并未完全实现的困境 | 第52-53页 |
(四)组织纪律性不强及选人用人导向问题突出的困境 | 第53-54页 |
(五)党内政治生态治理机制建构不足以及执行不力的困境 | 第54-55页 |
二、新时期优化党内政治生态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| 第55-61页 |
(一)影响党内政治生态的不良文化土壤根深蒂固 | 第55-57页 |
(二)社会政治生态对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形成的冲击 | 第57-58页 |
(三)党内政治生态的优化缺乏协同原则和合力效应 | 第58-59页 |
(四)党内公共权力运行紊乱及治理机制之间未能形成衔接链 | 第59-60页 |
(五)党内政治生态缺乏相应的监测标准和预警机制 | 第60-61页 |
第四章 新时期进一步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对策探析 | 第61-75页 |
一、新时期进一步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原则 | 第61-65页 |
(一)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相互结合 | 第62-63页 |
(二)制度建构与文化育成相互统一 | 第63-64页 |
(三)党内治理与干事创业相互促进 | 第64-65页 |
二、新时期进一步优化党内执政生态的基本思路 | 第65-68页 |
(一)构建稳定有序的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秩序 | 第65-66页 |
(二)营造民主和谐的党内政治生态价值内核 | 第66页 |
(三)塑造清正廉洁的党内政治生态文化氛围 | 第66-67页 |
(四)建立务实高效的党内政治生态制度环境 | 第67-68页 |
三、新时期进一步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路径探析 | 第68-75页 |
(一)坚守信念与筑魂强魄:显化党内政治生态价值系统 | 第68-70页 |
(二)选贤任能与见贤思齐: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生命系统 | 第70-71页 |
(三)治理腐败与改进作风:淳化党内政治生态环境系统 | 第71-73页 |
(四)立“明规矩”与破“潜规则”:优化党内政治生态行为系统 | 第73-75页 |
结语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0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80-81页 |
致谢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