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假诉讼罪的司法适用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引言 | 第13-14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14-17页 |
(一)虚假诉讼罪立法层面的现状 | 第14-15页 |
(二)虚假诉讼罪司法层面的现状 | 第15-17页 |
二、虚假诉讼罪的构成分析 | 第17-24页 |
(一)虚假诉讼罪的法益选择 | 第17-19页 |
1、司法秩序与司法公正 | 第17-18页 |
2、被害人的财产及利益 | 第18页 |
3、虚假诉讼罪的法益衡量 | 第18-19页 |
(二) 虚假诉讼罪的行为类型 | 第19-21页 |
1、虚假诉讼罪的行为方式 | 第19-20页 |
2、虚假诉讼罪的行为后果 | 第20-21页 |
3、虚假诉讼罪的结构模式 | 第21页 |
(三)虚假诉讼罪的犯罪主体 | 第21-22页 |
1、原告作为虚假诉讼罪的主体 | 第21页 |
2、虚假诉讼罪犯罪主体的外延 | 第21-22页 |
(四)虚假诉讼罪的罪责 | 第22-24页 |
1、虚假诉讼罪的故意内容 | 第22-23页 |
2、虚假诉讼罪与期待可能性 | 第23-24页 |
三、虚假诉讼罪的认定问题 | 第24-29页 |
(一)虚假诉讼罪的竞合问题 | 第24-26页 |
1、虚假诉讼罪的法条竞合 | 第24-25页 |
2、虚假诉讼罪的想象竞合 | 第25-26页 |
(二)虚假诉讼罪的牵连问题 | 第26-27页 |
1、伪造变造公文、印章等证据材料 | 第26页 |
2、阻止证人作证、指使他人作伪证 | 第26页 |
3、行为人之外的人毁灭、伪造证据 | 第26-27页 |
(三) 虚假诉讼罪的共犯问题 | 第27-29页 |
1、虚假诉讼罪中的教唆犯 | 第27页 |
2、虚假诉讼罪中的帮助犯 | 第27-29页 |
结语 | 第29-3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0-33页 |
致谢 | 第33-34页 |
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| 第34-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