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绪论 | 第9-12页 |
| 一、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| 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| (一)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| (二)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| 三、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0-12页 |
| (一)研究思路 | 第10-11页 |
| (二)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第一章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概述 | 第12-23页 |
| 一、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背景 | 第12-13页 |
| 二、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概念 | 第13-15页 |
| 三、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特征 | 第15-18页 |
| (一)犯罪学上此罪的特征 | 第15页 |
| (二)犯罪学和刑法学上此罪的特征 | 第15-16页 |
| (三)刑法学上此罪的特征 | 第16页 |
| (四)司法实践中此罪所呈现出来的犯罪特征 | 第16-18页 |
| 四、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域外相关立法比较研究 | 第18-23页 |
| (一)法国的相关立法规定 | 第19页 |
| (二)新加坡的相关立法规定 | 第19-20页 |
| (三)美国的相关立法规定 | 第20-21页 |
| (四)域外相关立法规定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| 第21-23页 |
| 第二章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构成要件 | 第23-36页 |
| 一、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客体 | 第23-26页 |
| (一)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| 第23-24页 |
| (二)国家工作人员财产申报制度 | 第24-25页 |
| (三)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| 第25页 |
| (四)不特定客体 | 第25页 |
| (五)笔者立场 | 第25-26页 |
| 二、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客观要件 | 第26-30页 |
| (一)持有说 | 第26-28页 |
| (二)不作为说 | 第28页 |
| (三)复合行为说 | 第28-29页 |
| (四)笔者观点 | 第29-30页 |
| 三、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主体 | 第30-33页 |
| (一)广义说 | 第31页 |
| (二)通说 | 第31-32页 |
| (三)狭义说 | 第32页 |
| (四)笔者观点 | 第32-33页 |
| 四、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主观要件 | 第33-36页 |
| (一)故意说 | 第34页 |
| (二)无罪过说 | 第34页 |
| (三)过失说 | 第34页 |
| (四)笔者观点 | 第34-36页 |
| 第三章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司法认定 | 第36-46页 |
| 一、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证明责任问题 | 第38-41页 |
| (一)控方承担说 | 第38-39页 |
| (二)证明责任倒置说 | 第39页 |
| (三)笔者观点 | 第39-41页 |
| 二、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数额计算问题 | 第41-42页 |
| 三、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自首问题 | 第42-43页 |
| 四、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共同犯罪问题 | 第43-45页 |
| 五、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形态问题 | 第45-46页 |
| 结论 | 第46-48页 |
| 致谢 | 第48-4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