异构无线网络中基于效用函数的垂直切换算法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4 论文章节安排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异构无线网络的垂直切换技术综述 | 第16-27页 |
2.1 移动性管理技术 | 第16-18页 |
2.2 垂直切换技术 | 第18-20页 |
2.2.1 垂直切换的产生 | 第18页 |
2.2.2 垂直切换的过程 | 第18-20页 |
2.2.3 垂直切换的性能要求 | 第20页 |
2.3 典型的垂直切换算法 | 第20-26页 |
2.3.1 阈值判定法 | 第20-21页 |
2.3.2 基于模糊逻辑的垂直切换算法 | 第21-23页 |
2.3.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垂直切换算法 | 第23-24页 |
2.3.4 基于效用函数的垂直切换算法 | 第24-2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基于动态权重优化的垂直切换算法 | 第27-43页 |
3.1 引言 | 第27-28页 |
3.2 切换判决参数的选取 | 第28-30页 |
3.3 采用效用函数设计垂直切换算法 | 第30-37页 |
3.3.1 参数权重初始化 | 第30-34页 |
3.3.2 权重的动态调整 | 第34-35页 |
3.3.3 判断是否触发切换 | 第35-37页 |
3.4 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1页 |
3.4.1 阻塞率和吞吐量分析 | 第38-39页 |
3.4.2 切换次数分析 | 第39-40页 |
3.4.3 可调切换阈值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第4章 基于双向匹配模型的垂直切换算法 | 第43-59页 |
4.1 引言 | 第43-44页 |
4.2 用户和网络的评估模型 | 第44-49页 |
4.2.1 系统模型 | 第44-46页 |
4.2.2 以用户为中心的评估模型 | 第46-47页 |
4.2.3 以网络为中心的评估模型 | 第47-49页 |
4.3 双向匹配模型的建模与求解 | 第49-53页 |
4.3.1 双向匹配模型的建模 | 第49-50页 |
4.3.2 双向匹配模型的求解 | 第50-53页 |
4.4 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53-58页 |
4.4.1 用户评估模型的影响分析 | 第53-55页 |
4.4.2 网络评估模型的影响分析 | 第55-56页 |
4.4.3 系统性能的分析 | 第56-58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5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5.1 全文总结 | 第59-60页 |
5.2 未来展望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