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有负载感知的光无线混合宽带接入网可靠路由机制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3-24页 |
1.1 HOWBAN概述 | 第13-18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1.2 网络结构 | 第14-18页 |
1.2 当前研究热点 | 第18-21页 |
1.3 本文主要工作及研究意义 | 第21-22页 |
1.4 文章结构安排 | 第22-24页 |
第2章 HOWBAN主要路由机制 | 第24-30页 |
2.1 研究背景 | 第24页 |
2.2 HOWBAN常见路由策略 | 第24-28页 |
2.2.1 基于时延感知的路由策略 | 第24-26页 |
2.2.2 基于流量限制的路由策略 | 第26-27页 |
2.2.3 基于可用性约束的路由策略 | 第27-28页 |
2.3 算法分析与比较 | 第28-2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带有负载感知的初始路由策略 | 第30-45页 |
3.1 研究背景 | 第30-31页 |
3.2 基于负载感知的拥塞度估计 | 第31-33页 |
3.2.1 节点缓存队列长度计算 | 第31-32页 |
3.2.2 区域拥塞度估计 | 第32-33页 |
3.3 动态链路权值 | 第33-36页 |
3.3.1 链路拥塞指数 | 第33-34页 |
3.3.2 链路通断指数 | 第34-35页 |
3.3.3 多指标权重分配 | 第35-36页 |
3.4 数据转发策略 | 第36-39页 |
3.4.1 状态消息广播 | 第36-37页 |
3.4.2 无线域转发策略 | 第37-38页 |
3.4.3 光域转发策略 | 第38页 |
3.4.4 拥塞故障处理 | 第38-39页 |
3.5 数值分析 | 第39-44页 |
3.5.1 不同业务流节点数下的性能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5.2 不同节点负载下的性能分析 | 第41-42页 |
3.5.3 不同干扰流个数下的性能分析 | 第42-44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4章 基于初始路由连接可用性的备份路由策略 | 第45-60页 |
4.1 研究背景 | 第45-46页 |
4.2 条件约束模型 | 第46-49页 |
4.2.1 传输路径连接可用性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2.2 基于分析模型的选择性备份 | 第47-49页 |
4.3 备份路由权值 | 第49-50页 |
4.3.1 链路可用带宽分析 | 第49-50页 |
4.3.2 多级链路权值 | 第50页 |
4.4 备份路径策略 | 第50-56页 |
4.4.1 无线域路径保护 | 第51-53页 |
4.4.2 光域故障恢复 | 第53-56页 |
4.5 数值分析 | 第56-59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5章 结束语 | 第60-62页 |
5.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| 第60-61页 |
5.2 后续研究工作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