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理论论文

法育理念下的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引言第9-13页
    一、问题的提出第9页
    二、选题的意义第9页
    三、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国内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国外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四、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思路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方法第11页
    五、本文创新与不足第11-13页
第一章 法育的提出及内涵第13-19页
    一、传统理念下的“四育”教育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“四育”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“五育”——法育的提出第13-14页
    二、法育的内涵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法育的概念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法育的特征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法育与相近概念的区别第16-17页
    三、法育的目标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基本目标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最终目标第17-19页
第二章 高校法治教育对“法育”的偏离及成因分析第19-32页
    一、法治教育的现状——以辽宁省高校大学生为例第19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法治教育历程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法治教育现状的实证调查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法治教育现状实证的结果分析第21-24页
    二、存在的问题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教育主体重视程度不够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教育对象消极应对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教育实施缺乏实效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教育内容刻板空洞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教育方法形式单一第28-29页
    三、原因分析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国家重视程度不够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教育理念滞后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法治教育保障滞后第31-32页
第三章 法育理念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施途径第32-40页
    一、教师队伍建设专业性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提高法治教师的专业素养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树立法育的教学理念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提高教师的法学科研能力第33页
    二、教育对象的针对性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法治教育的对象选择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法治教育对象的培养目标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法治教育第34-35页
    三、教育课程设置合理性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独立设置法治课程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开设具体部门法课程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保持法治教育的连贯性第36页
    四、教育内容科学性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新时代的法治内涵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明确的权利与义务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结合热点的法治问题第37-38页
    五、教学方法多样性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开设法治教育网络公开课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提升学校的法治氛围第39-40页
结语第40-41页
参考文献第41-45页
附录第45-48页
致谢第48页

论文共4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层民警行为文化建设研究
下一篇:英国宪法权威来源的三维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