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一般工业技术论文--工程材料学论文--特种结构材料论文

金属纳米粒子的电磁场分布及结构优化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一章 引言第10-17页
   ·纳米材料概述第10-11页
   ·核壳结构金属纳米粒子研究进展第11-16页
     ·金属纳米壳球体概述第11页
     ·金纳米粒子特性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·线性光学性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·红外消光性第12-13页
     ·金纳米粒子的应用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·生物传感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·全血生化分析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·OCT 医学成像和分子成像第15-16页
   ·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16-17页
第二章 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理论及数值计算方法第17-28页
   ·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理论第17-22页
     ·金属中体等离子激元共振第17页
     ·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第17-20页
     ·金的Drude 模型及相关参数第20-22页
   ·数值计算方法第22-27页
     ·时域有限差分法及时域有限积分法第22-25页
     ·离散偶极子近似法第25-2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7-28页
第三章 单个纳米粒子吸收效率和散射场的空间分布第28-41页
   ·本文中物质的复折射率第28-29页
   ·金纳米壳球体的吸收效率第29-33页
     ·壳厚度对吸收效率的影响第29-30页
     ·核半径对吸收效率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   ·总尺寸对吸收效率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 ·极化方式对吸收效率的影响第32页
     ·金纳米壳球体尺寸的选择步骤第32-33页
   ·单个纳米粒子的空间散射场分布第33-40页
     ·入射波长1024nm第34-37页
     ·入射波长为820nm第37-40页
     ·金纳米粒子电磁散射场分布总结第4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0-41页
第四章 金属纳米粒子的电磁损耗分布第41-52页
   ·单个纳米粒子的电磁损耗分布第41-45页
     ·线极化情况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圆极化情况第42-43页
     ·椭圆极化情况第43-45页
   ·3×3 二维排列的电磁损耗分布第45-49页
     ·线极化情况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圆极化情况第46-47页
     ·椭圆极化情况第47-48页
     ·粒子间间距对电磁损耗分布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·具有热极性的新型组合粒子第49-51页
     ·具有热极性的二粒子组合结构第49-50页
     ·组合结构的电磁损耗分布第50页
     ·间距对电磁损耗分布规律的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1-52页
第五章 热极性粒子在液体中的运动第52-60页
   ·流体力学基础和Flotherm 介绍第52-53页
     ·介观流体力学基础第52页
     ·Flotherm 简介第52-53页
   ·仿真模型结构第53页
   ·液体的初速度为零时金纳米粒子的运动情况第53-56页
   ·液体的初速度为 5cm/s 时金纳米粒子的运动情况第56-5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9-60页
第六章 总结第60-62页
   ·论文工作与结果第60-61页
   ·论文后续工作展望第61-62页
致谢第62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7页
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7-68页
附录第68-72页
 附录 A:ddscat7.0.7 中的 ddscat.par 文件形式及说明第68-70页
 附录 B:ddscat7.0.7 中的 diel.tab 文件形式及说明第70-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碳纳米管的NEMS开关的设计、仿真及工艺研究
下一篇: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场发射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