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稻论文

基于生理参数的水稻植株形态模型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页
第一章 引言第13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作物生长模拟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作物形态结构模型第15-16页
    1.3 水稻代表性模型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第17-18页
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-24页
    2.1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研究目的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研究内容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技术路线图第18-19页
    2.2 数据资料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试验材料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试验设计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资料获取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测量方法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气象资料第22页
    2.3 模型的建立与检验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模型建立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模型检验第22-24页
第三章 水稻叶片形态模拟第24-35页
    3.1 数据分析与利用第24页
    3.2 叶片特征分析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叶宽动态模拟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叶形动态模拟第25-27页
    3.3 基于生物量的水稻叶片形态研究第27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比叶重与叶位关系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水稻形态结构模型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模型检验第29-33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33-35页
第四章 水稻顶部三张叶片形态模拟第35-46页
    4.1 数据分析与利用第35页
    4.2 抽穗期水稻顶部叶片特征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4.3 基于SPAD的水稻顶部3张叶片模拟第36页
    4.4 模型检验第36-45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45-46页
第五章 水稻茎秆和叶鞘的形态模拟第46-55页
    5.1 数据分析与利用第46页
    5.2 节间长度模拟第46-47页
    5.3 叶鞘长度分析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叶鞘长度与叶位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叶鞘长度与叶长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叶鞘长度与叶鞘干重第49-50页
    5.4 模型检验第50-53页
    5.5 小结第53-55页
第六章 结论第55-57页
    6.1 主要工作总结第55页
    6.2 未来工作展望第55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3页
附录第63-74页
致谢第74-75页
作者简历第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荔不同土壤主要特性对紫花苜蓿生产适宜性的研究
下一篇:大豆磷效率与光合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