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土地交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1页 |
1.1 项目背景 | 第7-8页 |
1.2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| 第8页 |
1.3 项目意义 | 第8-9页 |
1.4 论文主要工作 | 第9页 |
1.5 本论文的结构 | 第9-11页 |
第二章 相关技术背景 | 第11-18页 |
2.1 软件开发模式及主要技术 | 第11-14页 |
2.1.1 软件开发模式 | 第11-12页 |
2.1.2 开发平台简介 | 第12-13页 |
2.1.3 Web服务器简介 | 第13页 |
2.1.4 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 | 第13-14页 |
2.2 工作流技术介绍 | 第14-18页 |
2.2.1 工作流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| 第14-15页 |
2.2.2 工作流管理系统概述 | 第15页 |
2.2.3 工作流设计参考模型 | 第15-16页 |
2.2.4 过程模型描述 | 第16-18页 |
第三章 土地交易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| 第18-24页 |
3.1 土地交易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总体目标 | 第18页 |
3.2 土地交易管理信息系统对业务可维护性需求 | 第18页 |
3.3 土地交易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功能需求 | 第18-24页 |
3.3.1 土地收购子系统 | 第18-19页 |
3.3.2 土地整理子系统 | 第19-21页 |
3.3.3 土地交易子系统 | 第21页 |
3.3.4 出让金收缴子系统 | 第21-22页 |
3.3.5 土地租金管理子系统 | 第22-24页 |
第四章 土地交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| 第24-42页 |
4.1 土地交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目的 | 第24页 |
4.2 土地交易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| 第24-26页 |
4.2.1 土地交易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| 第24页 |
4.2.2 土地交易管理信息系统业务逻辑设计 | 第24-25页 |
4.2.3 土地交易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| 第25-26页 |
4.3 土地交易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| 第26-37页 |
4.3.1 土地收购功能设计 | 第26-28页 |
4.3.2 土地整理功能设计 | 第28-30页 |
4.3.3 土地交易功能设计 | 第30-33页 |
4.3.4 土地出让金收缴功能设计 | 第33-36页 |
4.3.5 土地租金管理功能设计 | 第36页 |
4.3.6 三资土地租金管理功能设计 | 第36-37页 |
4.4 土地交易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 | 第37-39页 |
4.4.1 数据库业务实体关系图 | 第37页 |
4.4.2 土地交易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数据字典 | 第37-39页 |
4.5 土地交易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流设计 | 第39-42页 |
4.5.1 工作流结构设计 | 第39页 |
4.5.2 系统工作流设计举例 | 第39-42页 |
第五章 土地交易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| 第42-67页 |
5.1 土地交易管理信息系统总体业务流程 | 第42-43页 |
5.2 土地交易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业务功能实现举例 | 第43-45页 |
5.2.1 系统身份验证 | 第43-45页 |
5.2.1.1 土地交易管理信息系统身份验证流程 | 第43-44页 |
5.2.1.2 土地交易管理信息系统身份验证代码 | 第44-45页 |
5.2.1.3 土地交易管理信息系统身份验证界面 | 第45页 |
5.3 土地交易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流编辑平台 | 第45-46页 |
5.3.1 工作流编辑工具介绍 | 第45页 |
5.3.2 工作流设计器 | 第45-46页 |
5.4 工作流实施 | 第46-60页 |
5.4.1 工作流状态规则配置方法 | 第46-47页 |
5.4.2 工作流实现举例 | 第47-51页 |
5.4.3 工作流实现效果 | 第51-57页 |
5.4.4 工作流关键代码 | 第57-60页 |
5.4.4.1 对新定义工作流的保存代码 | 第57-58页 |
5.4.4.2 工作流处理业务状态代码 | 第58-60页 |
5.5 管道图功能 | 第60-65页 |
5.5.1 管道图功能实现效果 | 第60-62页 |
5.5.2 管道图功能代码 | 第62-65页 |
5.6 系统其他配置型功能实现举例 | 第65-67页 |
5.6.1 界面表单设计器 | 第65页 |
5.6.2 业务数据设计器 | 第65-66页 |
5.6.3 消息提醒引擎 | 第66-67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7-68页 |
6.1 文章总结 | 第67页 |
6.2 展望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0页 |
附录 | 第70-80页 |
致谢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