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英文摘要 | 第7页 |
前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部分 设计思路与依据 | 第10-19页 |
一、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4页 |
二、设计思路 | 第14-19页 |
1. 制剂处方中医理论阐述 | 第14-15页 |
1.1 处方组成 | 第14页 |
1.2 方解 | 第14-15页 |
2. 处方中各药物药化和药理现代研究 | 第15-16页 |
3. 药材超临界CO_2提取的依据 | 第16-17页 |
4. 处方中各药物的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5. 实验工艺流程图 | 第18-19页 |
第二部分 提取工艺研究 | 第19-40页 |
1. 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19-20页 |
1.1 材料与试剂 | 第19-20页 |
1.2 仪器 | 第20页 |
2. 药材的品种来源鉴定及部分药材的含量测定方法与结果 | 第20-26页 |
2.1 药材的品种来源鉴定 | 第20-21页 |
2.2 HPLC法测定麻黄药材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 | 第21-22页 |
2.3 HPLC法测定丁香药材中丁香酚和肉桂药材中桂皮醛的含量 | 第22-25页 |
2.4 HPLC法测定延胡索药材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| 第25-26页 |
3. 药材超临界CO_2提取工艺研究 | 第26-36页 |
3.1 超临界CO_2萃取原理 | 第26-27页 |
3.2 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案 | 第27-28页 |
3.3 药材超临界CO_2萃取方法 | 第28-29页 |
3.4 HPLC法测定贴散和超临界CO_2萃取后药渣中盐酸麻黄碱含量 | 第29-31页 |
3.5 HPLC法测定贴散和超临界CO_2萃取物中丁香酚含量 | 第31-32页 |
3.6 咳喘穴位贴片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最优条件的优选 | 第32-36页 |
3.7 超临界CO_2萃取法最优提取工艺的验证 | 第36页 |
4. 结论 | 第36-37页 |
5. 讨论 | 第37-40页 |
第三部分 咳喘穴位贴片成型工艺的研究及透皮促进剂的筛选 | 第40-53页 |
1. 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40-41页 |
1.1 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40-41页 |
1.2 动物 | 第41页 |
1.3 仪器 | 第41页 |
2. 实验方法与结果 | 第41-51页 |
2.1 咳喘穴位贴片成型工艺的研究 | 第41-43页 |
2.1.1 咳喘穴位贴片基质的处方筛选 | 第41-42页 |
2.1.2 咳喘穴位贴片基质配比的正交设计 | 第42-43页 |
2.2 咳喘穴位贴片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筛选研究 | 第43-50页 |
2.2.1 离体兔皮的制备 | 第44页 |
2.2.2 扩散装置及介质 | 第44页 |
2.2.3 透皮实验方法 | 第44-45页 |
2.2.4 透皮用药物样品的制备 | 第45页 |
2.2.5 咳喘穴位贴散和贴片的透皮释药特性 | 第45-49页 |
2.2.6 验证性实验 | 第49-50页 |
2.3 剂量确定 | 第50页 |
2.4 贴片制备的工艺流程 | 第50-51页 |
3. 讨论 | 第51-53页 |
第四部分 咳喘穴位贴片的体外释放度考察 | 第53-56页 |
1. 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53页 |
1.1 实验材料 | 第53页 |
1.2 仪器 | 第53页 |
2 实验方法与结果 | 第53-55页 |
2.1 体外释放介质中盐酸麻黄碱和丁香酚的HPLC测定 | 第53页 |
2.2 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| 第53-55页 |
3. 结论 | 第55-56页 |
第五部分 全文结论 | 第56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6页 |
附录 | 第66-75页 |
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