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肿瘤学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肿瘤病理学、病因学论文

Purα蛋白复合物的分离、鉴定及功能的初步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缩略表第11-12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0页
    1 细胞分化与肿瘤形成第12页
    2 Purα背景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 Purα的结构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2 Purα的功能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调节基因转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调控细胞周期和致癌性转化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 mRNA的转运和翻译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 DNA修复第14-15页
    3 串联亲和纯化技术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3.1 串联亲和纯化概述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3.2 串联亲和纯化的实验室应用第16-17页
    4 RNA干扰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4.1 RNA干扰的概念及机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4.2 RNA干扰的实验室应用第18-19页
    5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-20页
第二章 串联亲和纯化研究Purα蛋白质复合体组分第20-40页
    1 实验材料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主要仪器及试剂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1 主要仪器设备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 主要试剂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 生物材料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 分析软件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 主要溶液配制第22-23页
    2 实验方法第23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引物设计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 TRIZOL试剂提取RNA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 RNA纯度,浓度鉴定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 RNA纯度鉴定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 RNA变性电泳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 RNA浓度和纯度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 RT-PCR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1 合成第一链cDNA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2 PCR扩增PURA基因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5 PCR产物回收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6 EcoR I和BamH I双酶切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7 酶切产物胶回收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8 连接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9 感受态制备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0 转化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1 双酶切鉴定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2 测序鉴定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3 N-TAP-PURA重组蛋白的表达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3.1 细胞培养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3.2 N-TAP-PURA质粒扩增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3.3 细胞转染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3.4 免疫印迹(Western Blot)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4 串联亲和纯化分析Purα蛋白质复合体组分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4.1 串联亲和纯化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4.2 银染及图像分析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4.3 胶内酶解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4.4 点靶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4.5 MALDI-TOF/TOF质谱鉴定和数据库搜索第30页
    3 实验结果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 N-TAP-PURA载体构建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 融合蛋白N-TAP-PURA的表达及鉴定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 串联亲和纯化分离Purα蛋白复合体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4 质谱结果第34-36页
    4 讨论第36-40页
第三章 Purα低表达细胞株的构建第40-49页
    1 实验材料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主要仪器及试剂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1 主要仪器设备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 主要试剂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1.2 生物材料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1.3 主要溶液配制第41-42页
    2 实验方法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1 质粒扩增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 构建Purα低表达细胞株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细胞培养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包装病毒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 病毒浓缩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 侵染293T和Hela细胞系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5 抗生素筛选稳定株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 免疫印迹(Western Blot)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2.4 MTT实验检测Purα低表达对Hela细胞活力影响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2.5 MTT实验检测Purα低表达对MMS处理后Hela细胞敏感性影响第44页
    3 实验结果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1 Western Blot验证RNA干扰效果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 Purα低表达对Hela细胞活力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 Purα低表达对MMS处理后Hela细胞敏感性影响第46-48页
    4 讨论第48-49页
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49-50页
    1 结论第49页
    2 展望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7页
致谢第57-58页
发表论文情况第58-59页
附录第59-80页

论文共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冠心病行PCI术患者患病因素调查分析与健康管理策略研究
下一篇:非小细胞肺癌EZH2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、预后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