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龙虎交战”针法为主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 引言 | 第8-9页 |
2 正文 | 第9-11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9页 |
·疾病诊断标准 | 第9-10页 |
·纳入标准 | 第10页 |
·排出病例标准 | 第10页 |
·中止试验标准 | 第10页 |
·剔除和脱落标准 | 第10-11页 |
3 研究方法 | 第11-18页 |
·样本量估计 | 第11页 |
·随机方法 | 第11页 |
·对照 | 第11页 |
·盲法 | 第11-12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2页 |
·治疗方法 | 第12-14页 |
·意外情况处理 | 第14页 |
·观察周期 | 第14-15页 |
·观察指标 | 第15页 |
·疗效判定标准 | 第15-16页 |
·安全性评价 | 第16页 |
·依从性评价 | 第16页 |
·受试者权益保护 | 第16页 |
·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| 第16-17页 |
·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| 第17-18页 |
·卫生经济学意义 | 第18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18-29页 |
·病例完成情况 | 第18-19页 |
·基线分析 | 第19-20页 |
·病情特征分析 | 第20-23页 |
·治疗结果分析 | 第23-27页 |
·随访 | 第27-28页 |
·不良症状及安全性分析 | 第28-29页 |
5 讨论 | 第29-40页 |
·中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| 第29-33页 |
·西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| 第33-37页 |
·本疗法的特色 | 第37-40页 |
结论 | 第40-41页 |
问题与展望 | 第41-42页 |
致谢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4页 |
附表1 | 第44-46页 |
附表2 | 第46-47页 |
附表3 | 第47-49页 |
附表4 | 第49-50页 |
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、专著及科研成果 | 第50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