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20页 |
| 1.1 引言 | 第10页 |
| 1.2 再生混凝土 | 第10-13页 |
| 1.2.1 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| 第11-12页 |
| 1.2.2 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| 第12-13页 |
| 1.3 国内外再生混凝土发展状况 | 第13-15页 |
| 1.3.1 国外再生混凝土的发展 | 第13-14页 |
| 1.3.2 国内再生混凝土的发展 | 第14-15页 |
| 1.4 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性能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9页 |
| 1.4.1 普通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 | 第15-16页 |
| 1.4.2 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 | 第16-19页 |
| 1.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| 第19-20页 |
| 2 试验概况 | 第20-31页 |
| 2.1 试验材料 | 第20-22页 |
| 2.1.1 再生粗骨料 | 第20-22页 |
| 2.1.2 其它材料 | 第22页 |
| 2.2 钢筋开槽内贴应变片的制作 | 第22-24页 |
| 2.3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 | 第24页 |
| 2.4 试验方案 | 第24-25页 |
| 2.5 试件设计及制作 | 第25-27页 |
| 2.6 试验装置及测量方案 | 第27-28页 |
| 2.6.1 试验装置及加载制度 | 第27页 |
| 2.6.2 量测方法和内容 | 第27-28页 |
| 2.7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 | 第28-29页 |
| 2.8 小结 | 第29-31页 |
| 3 试验现象及结果 | 第31-43页 |
| 3.1 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 | 第32-34页 |
| 3.1.1 劈裂破坏 | 第32-33页 |
| 3.1.2 钢筋屈服破坏 | 第33-34页 |
| 3.2 随不同位置变化的钢筋应变及应力曲线 | 第34-37页 |
| 3.3 荷载-滑移(P-S)曲线 | 第37-39页 |
| 3.4 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荷载-滑移(P-S)曲线 | 第39-40页 |
| 3.5 不同锚固长度的荷载-滑移(P-S)曲线 | 第40-42页 |
| 3.6 小结 | 第42-43页 |
| 4 试验结果分析 | 第43-58页 |
| 4.1 影响粘结性能的因素 | 第43-49页 |
| 4.1.1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 | 第43-45页 |
| 4.1.2 相对锚固长度 | 第45-49页 |
| 4.2 粘结强度-滑移值曲线 | 第49-50页 |
| 4.3 再生混凝土的粘结-滑移本构关系 | 第50-52页 |
| 4.4 锚固长度的三种取值 | 第52-57页 |
| 4.4.1 普通混凝土中钢筋锚固长度 | 第52-54页 |
| 4.4.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钢筋锚固长度的规定 | 第54-56页 |
| 4.4.3 再生混凝土中钢筋锚固长度 | 第56-57页 |
| 4.5 小结 | 第57-58页 |
| 5 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性能有限元分析 | 第58-71页 |
| 5.1 ANSYS 有限元软件的介绍 | 第58页 |
| 5.2 再生混凝土模型的建立 | 第58-59页 |
| 5.3 再生混凝土与钢筋接触的设置 | 第59-60页 |
| 5.4 定义材料属性 | 第60-61页 |
| 5.5 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滑移的求解 | 第61-65页 |
| 5.5.1 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相互作用力的求解 | 第61-63页 |
| 5.5.2 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的滑移 | 第63-65页 |
| 5.6 不同锚固条件对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性能的影响 | 第65-70页 |
| 5.6.1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 | 第65-67页 |
| 5.6.2 锚固长度 | 第67-68页 |
| 5.6.3 保护层厚度 | 第68-69页 |
| 5.6.4 钢筋直径 | 第69-70页 |
| 5.7 小结 | 第70-71页 |
| 6 结论与展望 | 第71-73页 |
| 6.1 本文主要结论 | 第71页 |
| 6.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71-7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| 在校研究成果 | 第77-78页 |
| 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