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光学陀螺仪的概论及意义 | 第11-14页 |
1.1.1 光学陀螺仪的发展历史 | 第11-13页 |
1.1.2 光学陀螺仪的应用 | 第13-14页 |
1.2 光学陀螺仪的分类 | 第14-15页 |
1.2.1 干涉式光纤陀螺仪 | 第14页 |
1.2.2 谐振式光纤陀螺仪 | 第14-15页 |
1.2.3 布里渊散射式光纤陀螺仪 | 第15页 |
1.3 基于相位调制的光纤陀螺仪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4 基于微环谐振腔慢光效应的光学陀螺仪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| 第17-19页 |
1.5.1 本文要研究的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5.2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耦合器、电光调制器及微型谐振腔的工作原理 | 第19-31页 |
2.1 光纤耦合器结构 | 第19-23页 |
2.1.1 耦合模方程及其归一化 | 第19-22页 |
2.1.2 对称耦合器的耦合模方程 | 第22-23页 |
2.2 电光相位调制器的结构 | 第23-26页 |
2.2.1 LiNbO_3晶体的电光效应 | 第23-25页 |
2.2.2 电光调相 | 第25-26页 |
2.3 微型谐振腔的结构 | 第26-30页 |
2.3.1 单个微环 | 第27-28页 |
2.3.1.1 单耦合器微环谐振腔 | 第27页 |
2.3.1.2 双耦合器微环谐振腔 | 第27-28页 |
2.3.2 级联微环 | 第28-30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基于相位调制的光纤陀螺仪分析与研究 | 第31-36页 |
3.1 基于相位调制的光纤陀螺仪的结构 | 第31页 |
3.2 耦合模方程 | 第31-33页 |
3.3 基于相位调制的光纤陀螺仪的特性分析 | 第33-35页 |
3.3.1 光纤陀螺仪灵敏度与角速度关系曲线 | 第33-34页 |
3.3.2 耦合器系数对光纤陀螺仪灵敏度影响 | 第34-3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4章 基于级联微环谐振腔慢光效应的光学陀螺仪的研究 | 第36-45页 |
4.1 基于级联微环谐振腔慢光效应的光学陀螺仪的结构 | 第36-37页 |
4.2 耦合模方程 | 第37-40页 |
4.3 基于级联微环谐振腔慢光效应的光学陀螺仪的特性分析 | 第40-43页 |
4.3.1 级联微环中的慢光效应分析 | 第40-41页 |
4.3.2 陀螺仪灵敏度特性及分析 | 第41-4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第5章 基于双耦合谐振腔光学陀螺仪的非线性效应的研究 | 第45-53页 |
5.1 双耦合器谐振腔的基本结构 | 第45页 |
5.2 基于双耦合微环谐振腔的光学陀螺仪 | 第45-48页 |
5.2.1 基于双耦合微环谐振腔的光学陀螺仪的结构 | 第45-46页 |
5.2.2 耦合模方程 | 第46-48页 |
5.3 基于双耦合微环谐振腔的光学陀螺仪灵敏度的分析 | 第48-52页 |
5.3.1 光学陀螺仪灵敏度特性分析 | 第48-50页 |
5.3.2 非线性效应对光学陀螺仪特性的影响分析 | 第50-52页 |
5.3.2.1 二氧化硅材料,非线性效应的影响分析 | 第50-51页 |
5.3.2.2 硅材料,非线性效应的影响分析 | 第51-52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3-55页 |
6.1 总结 | 第53-54页 |
6.2 展望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附录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