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7-9页 |
1 研究的目的 | 第7页 |
2 研究的现状与背景 | 第7页 |
3 研究的方法 | 第7-8页 |
4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动画的创作与创意 | 第9-13页 |
1.1 什么是动画创作 | 第9页 |
1.2 什么是动画创意 | 第9-10页 |
1.3 动画前期创意方法研究的必要性 | 第10-11页 |
1.3.1 创意与动画创作的关系 | 第10页 |
1.3.2 动画创意方法的重要性 | 第10-11页 |
1.4 对动画创作要素的梳理 | 第11-13页 |
1.4.1 从生活中汲取的创作养分 | 第11页 |
1.4.2 在创作中带入的情感因素 | 第11页 |
1.4.3 对素材内涵的继承与创新 | 第11-12页 |
1.4.4 对讲故事能力的硬性要求 | 第12页 |
1.4.5 影片的制作与观影人群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关于创意及方法的研究 | 第13-23页 |
2.1 创意的产生 | 第13-14页 |
2.2 创意思维及其特征 | 第14-17页 |
2.2.1 创意思维 | 第14-16页 |
2.2.2 创意思维的特征 | 第16-17页 |
2.3 创意方法的研究现状 | 第17-20页 |
2.3.1 对已有创意方法的分析与评述 | 第17-19页 |
2.3.2 对各类创意方法的归纳 | 第19-20页 |
2.4 创意的“有法”与“无法” | 第20-21页 |
2.5 动画需要自己的创意方法 | 第21-22页 |
2.5.1 动画创作与已有的创意方法之间的关系 | 第21页 |
2.5.2 对动画创作与创意方法的简述和评论 | 第21-22页 |
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梦与创意 | 第23-27页 |
3.1 梦的心理学研究 | 第23页 |
3.2 梦与白日梦 | 第23-25页 |
3.2.1 梦是愿望的满足 | 第24页 |
3.2.2 创作即白日梦 | 第24-25页 |
3.3 梦与动画创意 | 第25页 |
3.4 创意灵感中的梦 | 第25-27页 |
第四章 “梦境创意法”——动画创意方法的构想 | 第27-35页 |
4.1 动画“梦境创意法”的思考 | 第27-28页 |
4.2 梦境驱动动画创意的可能性 | 第28-31页 |
4.2.1 梦与动画创意的同构关系 | 第30页 |
4.2.2 梦境复现——梦在动画创意中的直接运用 | 第30-31页 |
4.2.3 梦境激发——梦作为一种创意方法的运用 | 第31页 |
4.3 “梦境创意法”包含的要素 | 第31-32页 |
4.3.1 灵感的激发 | 第31-32页 |
4.3.2 情境的塑造 | 第32页 |
4.4 “梦境创意法”的操作研究 | 第32-34页 |
4.4.1 前期准备阶段 | 第32-33页 |
4.4.2 梦境创作与讨论阶段 | 第33页 |
4.4.3 结果评定筛选阶段 | 第33-34页 |
4.5 “梦境创意法”的意义 | 第34-35页 |
第五章 “梦境创意法”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实验 | 第35-39页 |
5.1 梦境复现与“快速造梦”——课堂教学实验 | 第35-37页 |
5.1.1 实验过程与内容 | 第35-36页 |
5.1.2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6-37页 |
5.2 梦境激励——动画创作实验 | 第37-38页 |
5.2.1 实验的基本概述 | 第37页 |
5.2.2 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| 第37-38页 |
5.3 “梦境创意法”的总结与问题分析 | 第38-39页 |
5.3.1 “梦境创意法”是在动画创意中可运行的方法 | 第38页 |
5.3.2 “梦境创意法”在提高创作者创意能力中的作用 | 第38页 |
5.3.3 “梦境创意法”的不足与需要注意的问题 | 第38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0页 |
致谢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附录: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