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--各种类型园林论文

湿地公园岸带空间设计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5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5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-17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湿地公园岸带空间分类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湿地公园岸带空间要素提取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基于生态与社会功能的湿地公园岸带空间要素配置研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案例分析及设计第18页
    1.4 重点解决的问题第18页
    1.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方法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技术路线第20-21页
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1-25页
    2.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-23页
    2.2 发展趋势第23-25页
第三章 湿地公园岸带理论研究第25-38页
    3.1 湿地公园岸带空间分类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岸带空间水平格局划分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岸带垂向空间划分第28-29页
    3.2 湿地公园岸带类型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湿地公园湿地类型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湿地公园岸带类型第30页
    3.3 岸带空间元素分类第30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天然元素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人工元素第33-35页
    3.4 湿地公园岸带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第35-36页
    3.5 结论第36-38页
第四章 湿地公园岸带设计分类原则第38-57页
    4.1 岸带分类依据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岸带水流流速差异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岸带形式差异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岸带水深差异第40-43页
    4.2 静水岸带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静水深水岸带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静水浅水岸带第46-49页
    4.3 流水岸带第49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深水凸岸岸带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深水凹岸岸带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浅水凸岸岸带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浅水凹岸岸带第55-57页
第五章 以功能需求为主的岸带设计第57-69页
    5.1 生态功能岸带第57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动物栖息地的营建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降解污染物岸带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护坡岸带第62-66页
    5.2 社会功能岸带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观光与旅游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科普宣教岸带第68-69页
第六章 岸带分析改造案例——北京小龙河湿地公园岸带设计第69-95页
    6.1 小龙河湿地公园案例简介第69-7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设计背景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指导思想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规划范围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环境资源条件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5 方案设计思路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6 方案设计原则第72-73页
    6.2 基址分析第73-8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岸带类型分布分析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岸带软硬质分析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动物栖息地分析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岸带植被分布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岸带护坡类型分布分析第80-8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6 人文元素分布第83-85页
    6.3 岸带改造及效果分析第85-9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动物栖息地分析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岸带植被分布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岸带护坡类型改造第88-9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人文元素分布第90-91页
    6.4 遮蔽度分析第91-94页
    6.5 小结第94-95页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95-97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95页
    7.2 局限性和展望第95-97页
参考文献第97-101页
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101-102页
致谢第102-103页
中文详细摘要第103-105页

论文共10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厚朴杂交亲本及子代遗传多样性分析
下一篇:基于自然体验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