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目录 | 第10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1页 |
1.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3-15页 |
1.1.1 论文研究的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1.2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9页 |
1.2.1 巷道围岩支护理论发展 | 第15-17页 |
1.2.2 巷道支护技术现状 | 第17-19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9-21页 |
1.3.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3.2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厚煤层顶板下运输顺槽围岩变形特性分析 | 第21-37页 |
2.1 工作面概况 | 第21-25页 |
2.1.1 地面位置及邻近采区概况 | 第21-22页 |
2.1.2 煤层赋存特征及顶、底板围岩概况 | 第22页 |
2.1.3 地质构造对回采工作的影响 | 第22-25页 |
2.1.4 水文地质条件 | 第25页 |
2.1.5 地质部门建议 | 第25页 |
2.2 F6204 运输顺槽巷道变形数值模拟 | 第25-29页 |
2.2.1 数值模拟的目的 | 第25-26页 |
2.2.2 数值模拟的基本假设 | 第26页 |
2.2.3 FLAC~(3D)模型建立 | 第26-29页 |
2.3 F6204 工作面运输顺槽变形、破坏模拟结果 | 第29-34页 |
2.3.1 厚煤层顶板条件下运输顺槽围岩受力特征 | 第29-32页 |
2.3.2 厚煤层顶板条件下 F6204 运输顺槽围岩变形特征 | 第32-33页 |
2.3.3 厚煤层顶板条件下 F6204 运输顺槽围岩破坏特征 | 第33-34页 |
2.4 厚煤层顶板条件下的运输顺槽失稳破坏特征总结 | 第34-3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三章 巷道围岩应力与变形理论 | 第37-55页 |
3.1 圆形、椭圆形巷道断面形式其围岩应力与变形规律 | 第37-42页 |
3.1.1 圆形巷道 | 第37-40页 |
3.1.2 椭圆形巷道 | 第40-42页 |
3.2 矩形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规律与粘弹性变形分析 | 第42-52页 |
3.2.1 矩形巷道围岩应力分析 | 第43-49页 |
3.2.2 矩形巷道围岩粘弹性变形特性 | 第49-52页 |
3.3 不连沟煤矿 F6204 运输顺槽围岩控制技术分析 | 第52-55页 |
第四章 厚煤层顶板下矩形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理论 | 第55-67页 |
4.1 针对 F6204 运输顺槽的巷道支护思路 | 第55-56页 |
4.2 回采巷道在厚煤层顶板条件下围岩控制机理 | 第56-61页 |
4.2.1 水平方向应力分布特征对巷道顶板冒落影响及机理分析 | 第56-59页 |
4.2.2 非均匀应力作用下的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 | 第59-60页 |
4.2.3 F6204 运输顺槽塑性圈计算 | 第60-61页 |
4.2.4 影响巷道支护各因素分析 | 第61页 |
4.3 锚索+锚杆+H 型钢带+金属网的巷道支护设计方案 | 第61-65页 |
4.3.1 基础支护形式:锚杆+H 型钢带+网 | 第62-64页 |
4.3.2 锚索加强支护 | 第64-65页 |
4.4 F6204 巷道支护工程质量规定 | 第65-6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五章 支护效果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分析 | 第67-81页 |
5.1 支护方案数值模拟分析 | 第67-79页 |
5.5.1 厚煤层顶板条件下 F6204 运输顺槽锚杆、锚索支护分析 | 第68-79页 |
5.2 巷道围岩变形监测 | 第79-80页 |
5.2.1 监测技术方案设计 | 第79-80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1-85页 |
6.1 论文主要结论 | 第81-82页 |
6.2 展望与不足 | 第82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