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
摘要 | 第1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一、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概述 | 第10-16页 |
(一) 公共利益与公益诉讼 | 第10-11页 |
1、公共利益 | 第10-11页 |
2、公益诉讼 | 第11页 |
(二) 民事公益诉讼与原告资格 | 第11-12页 |
1、民事公益诉讼 | 第11-12页 |
2、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| 第12页 |
(三) 确定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价值 | 第12-13页 |
(四) 确定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理论基础 | 第13-16页 |
1、当事人适格理论的限制与扩张 | 第14页 |
2、诉的利益理论的修正与改革 | 第14-15页 |
3、既判力的限制与扩张 | 第15-16页 |
二、外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之分析 | 第16-21页 |
(一) 英美法系 | 第16-17页 |
1、美国 | 第16页 |
2、英国 | 第16-17页 |
3、印度 | 第17页 |
(二) 大陆法系 | 第17-18页 |
1、法国 | 第17页 |
2、日本 | 第17-18页 |
3、德国 | 第18页 |
(三) 两大法系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之比较 | 第18-21页 |
三、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构建 | 第21-30页 |
(一) 检察机关 | 第21-24页 |
1、检察机关作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1-23页 |
2、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的主要案件类型 | 第23页 |
3、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几个特殊程序问题 | 第23-24页 |
(二) 社会团体 | 第24-27页 |
1、社会团体作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5-26页 |
2、社会团体作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限制 | 第26-27页 |
(三) 个人 | 第27-30页 |
1、赞成公民个人具有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理由 | 第27-28页 |
2、对公民个人具有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质疑 | 第28-30页 |
结语 | 第30-3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1-34页 |
致谢 | 第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