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2.1 国内外有关悬架 K&C 特性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悬架 K&C 特性测试技术发展状况 | 第12-14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悬架系统 K&C 特性概述及定性分析 | 第16-36页 |
2.1 悬架 K&C 特性概述 | 第16-17页 |
2.2 悬架 K 特性分析 | 第17-26页 |
2.2.1 Camber 角随车轮跳动的变化 | 第17-18页 |
2.2.2 Toe 角随车轮跳动的变化 | 第18-20页 |
2.2.3 主销内倾角和主销偏移距 | 第20-21页 |
2.2.4 主销后倾角和后倾拖距 | 第21-22页 |
2.2.5 侧倾中心的变化 | 第22-23页 |
2.2.6 轮距的变化 | 第23-24页 |
2.2.7 与驱动、制动有关的悬架特性 | 第24-26页 |
2.2.8 悬架 K 特性总结 | 第26页 |
2.3 悬架 C 特性分析 | 第26-31页 |
2.3.1 侧向力加载时 Toe 角变化 | 第26-28页 |
2.3.2 纵向力加载时前束角变化 | 第28-30页 |
2.3.3 纵向力加载时轴距变化 | 第30-31页 |
2.3.4 悬架 C 特性总结 | 第31页 |
2.4 悬架 K&C 特性试验方法 | 第31-3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第3章 汽车瞬态响应中悬架 K&C 特性作用效果分析 | 第36-48页 |
3.1 悬架 K&C 特性对整车运动响应的作用机理 | 第36-37页 |
3.2 悬架系统 K&C 特性的贡献率 | 第37-41页 |
3.3 悬架系统 K&C 特性的响应率 | 第41-44页 |
3.4 贡献率与响应率的关系 | 第44-4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5-48页 |
第4章 汽车瞬态工况中悬架 K&C 特性作用效果仿真研究 | 第48-70页 |
4.1 CarSim 整车参数化模型建立 | 第48-53页 |
4.1.1 CarSim 软件介绍 | 第48-50页 |
4.1.2 CarSim 车辆模型建立 | 第50-53页 |
4.2 基于 CarSim 虚拟试车场建立 | 第53-57页 |
4.2.1 基于 CarSim 的虚拟试车场建立方法 | 第54-57页 |
4.2.2 国标汽车操纵稳定性虚拟试车场的实现 | 第57页 |
4.3 悬架 K&C 特性作用效果的整车仿真分析 | 第57-69页 |
4.3.1 转向角阶跃仿真 | 第58-64页 |
4.3.2 双移线试验仿真 | 第64-6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70-72页 |
5.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70-71页 |
5.2 研究展望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6页 |
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