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引言 | 第10-14页 |
1.1 磷素的重要意义 | 第10页 |
1.2 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家族的成员及其结构特点 | 第10-11页 |
1.2.1 Pht1家族磷转运蛋白基因 | 第10-11页 |
1.2.2 Pht2家族磷转运蛋白基因 | 第11页 |
1.2.3 Pht3家族磷转运蛋白基因 | 第11页 |
1.3 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的作用 | 第11-13页 |
1.3.1 PHT1家族在植物中的作用 | 第12页 |
1.3.2 PHT2家族在植物中的作用 | 第12-13页 |
1.3.3 PHT3家族在植物中的作用 | 第13页 |
1.4 本研究的意义 | 第13-14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14-22页 |
2.1 主要仪器和供试材料 | 第14-16页 |
2.1.1 试验仪器 | 第14页 |
2.1.2 供试试剂 | 第14页 |
2.1.3 试验材料 | 第14-15页 |
2.1.4 试验所用培养基 | 第15页 |
2.1.5 试验所用引物 | 第15-16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16-22页 |
2.2.1 供试材料总RNA的提取及反转录 | 第16页 |
2.2.2 枣PT基因开放阅读框的获得 | 第16-17页 |
2.2.3 序列克隆与测序 | 第17-18页 |
2.2.4 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18页 |
2.2.5 原核表达重组子构建 | 第18-19页 |
2.2.6 原核表达重组子诱导表达及SDS-PAGE检测 | 第19-20页 |
2.2.7 枣ZjPT2-1基因的Relative RT-PCR | 第20-21页 |
2.2.8 Relative RT-PCR定量分析 | 第21-22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2-40页 |
3.1 枣叶片RNA的提取 | 第22页 |
3.2 枣PT基因编码区的获得 | 第22-23页 |
3.3 枣PT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23-32页 |
3.3.1 枣PT开放阅读框的预测 | 第23-24页 |
3.3.2 枣ZjPT2-1基因保守结构域分析 | 第24页 |
3.3.3 枣ZjPT2-1蛋白质一级结构分析 | 第24-25页 |
3.3.4 枣ZjPT2-1蛋白保守区域分析 | 第25-26页 |
3.3.5 枣ZjPT2-1蛋白的聚类分析 | 第26-28页 |
3.3.6 枣ZjPT2-1蛋白质亲疏水性分析 | 第28页 |
3.3.7 枣ZjPT2-1蛋白质跨膜区预测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3.8 枣ZjPT2-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| 第29页 |
3.3.9 枣ZjPT2-1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3.10 枣ZjPT2-1蛋白质三级结构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4 枣ZjPT2-1基因原核表达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4.1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| 第32-33页 |
3.4.2 枣ZjPT2-1基因克隆与载体连接 | 第33页 |
3.4.3 枣ZjPT2-1基因的原核表达 | 第33-34页 |
3.5 枣ZjPT2-1基因在植原体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| 第34-40页 |
3.5.1 枣疯病对组培苗茎与叶中ZjPT2-1基因表达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3.5.2 生长调节剂对枣疯病组培苗中ZjPT2-1基因表达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3.5.3 光对枣疯病病苗和健康苗中ZjPT2-1基因表达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3.5.4 枣疯病植原体胁迫下抗、感品种中ZjPT2-1基因表达分析 | 第37-40页 |
4 讨论 | 第40-44页 |
4.1 同源序列克隆法在枣基因扩增中的应用 | 第40页 |
4.2 Relative RT-PCR在枣ZjPT2-1基因表达分析中的应用 | 第40-41页 |
4.3 枣疯病植原体对ZjPT2-1基因表达的影响 | 第41-44页 |
4.3.1 光对ZjPT2-1基因表达的影响 | 第41页 |
4.3.2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ZjPT2-1基因表达的关系 | 第41页 |
4.3.3 枣疯病植原体与ZjPT2-1的互作关系分析 | 第41-44页 |
5 结论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51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1-52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5页 |
附件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