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比例原则适用的理论基础 | 第10-19页 |
一、比例原则的界定 | 第10-16页 |
(一) 比例原则的涵义 | 第10-13页 |
(二) 比例原则的法律地位 | 第13-14页 |
(三) 比例原则与合理性原则的关系 | 第14-16页 |
二、比例原则的适用范围 | 第16-19页 |
(一) 干预行政领域 | 第17页 |
(二) 给付行政领域 | 第17-18页 |
(三) 计划行政领域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我国行政审判中适用比例原则的现实考量 | 第19-29页 |
一、隐含比例原则的法律规范分析 | 第19-22页 |
(一) 隐含比例原则的法律 | 第19-21页 |
(二) 隐含比例原则的法规 | 第21页 |
(三) 隐含比例原则的规范性文件 | 第21-22页 |
二、个案研究:比例原则在我国司法实务中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2-27页 |
(一) 哈尔滨市汇丰实业公司诉哈尔滨市规划局案简介 | 第22-24页 |
(二) 对案件的分析评价 | 第24-27页 |
三、行政审判中适用比例原则的意义 | 第27-29页 |
(一) 可以有效制止行政裁量权的滥用 | 第27页 |
(二) 可以有效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| 第27页 |
(三) 有利于协调公共利益与公民权益的关系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我国行政审判中比例原则的适用建议 | 第29-43页 |
一、我国行政审判中适用比例原则的审查强度 | 第29-31页 |
(一) 宽松审查强度的领域:裁量性的政策选择 | 第29-30页 |
(二) 审查强度增进的领域:涉及基本权利限制的管制措施 | 第30-31页 |
(三) 司法积极主义的领域:惩罚性措施或者经济性负担 | 第31页 |
二、我国行政审判中比例原则作为标准的具体适用 | 第31-38页 |
(一) 对适当性的审查:有助于达到目的 | 第32页 |
(二) 对必要性的审查:理智人会选择的最小侵害 | 第32-33页 |
(三) 对均衡性的审查:禁止侵害过度 | 第33-34页 |
(四) 举证责任分配 | 第34-37页 |
(五) 判决形式 | 第37-38页 |
三、我国行政审判中适用比例原则的其他注意事项 | 第38-43页 |
(一) 比例原则在适用上的局限性 | 第39-40页 |
(二) 比例原则在适用上的完善 | 第40-43页 |
结论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