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7页 |
1.2.1 企业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| 第11-15页 |
1.2.2 企业生态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| 第15-17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1.3.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| 第17-18页 |
1.4 本文创新点 | 第18-20页 |
第2章 企业生态竞争力相关理论基础 | 第20-26页 |
2.1 企业生态竞争力 | 第20-21页 |
2.1.1 企业生态竞争力内涵 | 第20页 |
2.1.2 企业生态竞争力内容 | 第20-21页 |
2.2 企业生态竞争力相关理论 | 第21-25页 |
2.2.1 绿色发展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2.2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2.3 生态经济理论 | 第23-25页 |
2.2.4 低碳经济理论 | 第25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国有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26-36页 |
3.1 国有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现状 | 第26页 |
3.2 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6-29页 |
3.2.1 基础要素对生态竞争力构建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3.2.2 企业结构管理对生态竞争力构建的影响 | 第28页 |
3.2.3 市场对生态竞争力构建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3.3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| 第29-30页 |
3.4 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0-34页 |
3.5 德尔菲确定指标体系 | 第34-36页 |
第4章 基于因子-DEA模型的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评价 | 第36-45页 |
4.1 评价方法的介绍与选取 | 第36页 |
4.2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| 第36-42页 |
4.2.1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 | 第37页 |
4.2.2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改善 | 第37-38页 |
4.2.3 DEA评价模型的建立 | 第38-42页 |
4.3 因子分析法模型的建立 | 第42-43页 |
4.4 因子--DEA分析评价模型的建立 | 第43-45页 |
第5章 实证分析 | 第45-57页 |
5.1 评价对象简介 | 第45页 |
5.2 基于DEA模型的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分析 | 第45-56页 |
5.2.1 因子分析模型对输入输出指标的处理 | 第48-53页 |
5.2.2 基于DEA模型对集中能源集团企业纵向生态竞争力的评价 | 第53-56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6章 提高国有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的对策 | 第57-61页 |
6.1 企业管理决策层面 | 第57-58页 |
6.1.1 制定生态化发展战略 | 第57页 |
6.1.2 建立健全生态管理体制 | 第57页 |
6.1.3 实施多元化发展,提升资源利用率 | 第57-58页 |
6.2 企业生产经营层面 | 第58-59页 |
6.2.1 引进生态科学技术及设备 | 第58页 |
6.2.2 完善资金与人才保障 | 第58-59页 |
6.2.3 重新制定节能减排标准 | 第59页 |
6.3 企业文化建设层面 | 第59-61页 |
结论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附录A 国有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指标体系确定调查问卷 | 第66-69页 |
附录B MATLAB编写求解C2R模型的运算程序 | 第69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导师简介 | 第73-7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4-75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