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信息处理(信息加工)论文--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

基于二阶池化和超完备表示的深度学习人脸识别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人脸识别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卷积神经网络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1.3 常用的人脸识别方法比较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人脸识别的研究内容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基于浅层特征的人脸识别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第16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1.5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7-18页
第2章 卷积神经网络概述第18-30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18页
    2.2 多层感知器模型的理论基础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神经元模型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多层感知机的拓扑结构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第21-22页
    2.3 卷积神经网络的理论基础第22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思想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卷积层的计算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池化层的计算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卷积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方法第26-29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9-30页
第3章 基于二阶池化的深度学习人脸识别第30-50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0页
    3.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表示学习第30-31页
    3.3 传统的二阶池化方法第31-32页
    3.4 二阶池化卷积神经网络第32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二阶池化层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二阶池化卷积神经网络的网络结构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基于多任务的损失函数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二阶池化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第38-39页
    3.5 基于二阶池化的深度学习人脸识别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基于二阶池化卷积神经网络的整体框架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联合贝叶斯第41页
    3.6 基于二阶池化的深度学习人脸识别的实验结果和分析第41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二阶池化层的有效性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基于多任务的损失函数的有效性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不同度量方法的对比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6.4 二阶池化卷积神经网络在LFW库上的对比第47-49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第4章 基于超完备表示的深度学习人脸识别第50-66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0页
    4.2 人脸识别中的超完备表示第50-52页
    4.3 多区域卷积神经网络第52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区域提取层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多区域卷积神经网络的网络结构第54-58页
    4.4 基于超完备表示的深度学习人脸识别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基于多区域卷积神经网络的整体框架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人脸区域的产生第59页
    4.5 基于超完备表示的深度学习人脸识别的实验结果和分析第59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人脸区域的有效性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多区域卷积神经网络的有效性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多区域卷积神经网络在LFW库上的对比第62-64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64-66页
结论第66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4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4-76页
致谢第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情感分析的互联网数据公共意见推荐研究
下一篇:基于关联规则的微博话题动态检测与演化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