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8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| 第10-12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.2 现实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4-24页 |
1.3.1 隐私关注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1.3.2 用户体验感知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1.3.3 影响使用意向的理论研究 | 第20-24页 |
1.3.4 研究现状评述 | 第24页 |
1.4 研究内容、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24-28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24-26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26页 |
1.4.3 技术路线 | 第26-28页 |
第2章 理论假设和模型构建 | 第28-37页 |
2.1 概念的界定 | 第28-32页 |
2.1.1 社交媒体 | 第28页 |
2.1.2 隐私关注 | 第28-30页 |
2.1.3 基于TAM模型的体验感知 | 第30-31页 |
2.1.4 使用意向 | 第31-32页 |
2.2 理论模型的机理分析 | 第32-35页 |
2.2.1 用户体验感知对用户使用意向的影响机理分析 | 第32-34页 |
2.2.2 隐私关注的调节作用机理分析 | 第34-35页 |
2.3 模型的建立 | 第35-3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3章 数据收集与模型分析 | 第37-65页 |
3.1 量表设计与问卷设计 | 第37-40页 |
3.1.1 量表设计 | 第37-39页 |
3.1.2 问卷设计 | 第39-40页 |
3.2 数据收集与分析 | 第40-52页 |
3.2.1 数据收集 | 第40-43页 |
3.2.2 数据分析 | 第43-52页 |
3.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| 第52-62页 |
3.3.1 模型的界定 | 第52-54页 |
3.3.2 模型识别与估计 | 第54-55页 |
3.3.3 模型适配度检验 | 第55-60页 |
3.3.4 模型修正 | 第60-62页 |
3.4 调节作用分析 | 第62-64页 |
3.4.1 隐私关注作为自变量模型分析 | 第62-63页 |
3.4.2 隐私关注作为调节变量多群组分析 | 第63-6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4章 结果讨论与对策建议 | 第65-75页 |
4.1 结果分析与讨论 | 第65-71页 |
4.1.1 实证结果分析 | 第65-67页 |
4.1.2 实证结果讨论 | 第67-71页 |
4.2 促进社交媒体用户更多使用社交媒体的建议 | 第71-74页 |
4.2.1 加强对社交媒体功能的优化 | 第72-73页 |
4.2.2 提高社交媒体的网络安全性 | 第73-74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74-75页 |
结论 | 第75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4页 |
附录 | 第84-88页 |
致谢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