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虑蠕变特性的隧道围岩与衬砌结构相互作用规律研究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9页 |
1.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选题的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2-18页 |
1.2.1 理论研究方面 | 第12-14页 |
1.2.2 数值分析方面 | 第14-16页 |
1.2.3 蠕变参数反演方面 | 第16-18页 |
1.3 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案 | 第18-19页 |
1.3.1 课题的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1.3.2 课题的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2 岩土流变理论与模型选择 | 第19-33页 |
2.1 岩土的流变性质 | 第19-21页 |
2.1.1 岩土的蠕变特性 | 第19-21页 |
2.1.2 应力松弛特性 | 第21页 |
2.2 流变模型理论 | 第21-26页 |
2.2.1 马克斯威尔体 | 第22-23页 |
2.2.2 开尔文体 | 第23-25页 |
2.2.3 伯格斯体 | 第25-26页 |
2.3 岩土流变模型比较分析 | 第26-29页 |
2.4 蠕变模型选择 | 第29-31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3 蠕变参数反演 | 第33-47页 |
3.1 位移反分析问题的提出 | 第33页 |
3.2 参数反演基本原理 | 第33-35页 |
3.3 理论值求解 | 第35-38页 |
3.3.1 圆形隧道位移解 | 第35-37页 |
3.3.2 非圆形隧道位移解 | 第37-38页 |
3.4 工程实例 | 第38-46页 |
3.4.1 依托工程概况 | 第38页 |
3.4.2 现场监控量测的目的 | 第38-39页 |
3.4.3 隧道变形监测及断面埋设情况 | 第39-40页 |
3.4.4 隧道围岩变形监测结果 | 第40-41页 |
3.4.5 Burgers模型参数反演 | 第41-4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4 隧道衬砌结构粘弹性解析解 | 第47-63页 |
4.1 弹性—粘弹性对应原理 | 第47-48页 |
4.2 圆形隧道结构的弹性解 | 第48-53页 |
4.2.1 求解条件及方法 | 第48-49页 |
4.2.2 各结构的应力及位移解 | 第49-52页 |
4.2.3 弹性变形压力求解 | 第52-53页 |
4.3 圆形隧道结构的粘弹性解 | 第53-61页 |
4.3.1 粘弹性变形压力求解 | 第53-55页 |
4.3.2 衬砌安全系数 | 第55-56页 |
4.3.3 算例分析 | 第56-60页 |
4.3.4 工程应用 | 第60-6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5 围岩蠕变对衬砌结构的影响研究 | 第63-75页 |
5.1 FLAC3D简介 | 第63-64页 |
5.1.1 概述 | 第63页 |
5.1.2 FLAC3D中的蠕变分析 | 第63-64页 |
5.2 模型建立 | 第64-66页 |
5.2.1 数值计算的基本假设 | 第64页 |
5.2.2 计算模型和相关参数 | 第64-66页 |
5.3 自重应力求解 | 第66页 |
5.4 隧道蠕变过程模拟 | 第66-72页 |
5.4.1 围岩变化分析 | 第67-69页 |
5.4.2 蠕变对二次衬砌的影响 | 第69-71页 |
5.4.3 衬砌结构安全系数分析 | 第71-72页 |
5.5 模拟结果与理论值对比分析 | 第72-73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73-75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75-77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75-76页 |
6.2 对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| 第76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