液力变矩器导轮流线的环面螺旋线研究及数值模拟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1-17页 |
1.1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概况 | 第11-12页 |
1.2 液力变矩器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 | 第12-13页 |
1.2.1 液力变矩器的组成 | 第12页 |
1.2.2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 | 第12-13页 |
1.3 液力变矩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页 |
1.4 液力变矩器研究的发展趋势 | 第14-15页 |
1.5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5-17页 |
2 液力变矩器导轮环面螺旋线设计 | 第17-31页 |
2.1 概述 | 第17页 |
2.2 轴面流线半径的确定 | 第17-18页 |
2.3 广义环面螺旋线方程 | 第18-19页 |
2.4 偏转角函数的确定 | 第19-23页 |
2.5 三维流线曲率的计算 | 第23-25页 |
2.6 设计方案评价 | 第25-27页 |
2.7 叶片厚度矢量的确定 | 第27-28页 |
2.8 叶片厚度函数的确定 | 第28-30页 |
2.9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3 导轮内外环轮廓线自动分段圆弧逼近 | 第31-39页 |
3.1 概述 | 第31页 |
3.2 自动分段圆弧逼近 | 第31-37页 |
3.2.1 导轮剖面内外环轮廓线数值计算 | 第31-32页 |
3.2.2 内外环剖面轮廓线曲率半径的计算 | 第32-34页 |
3.2.3 逼近圆弧半径的确定 | 第34页 |
3.2.4 起始逼近圆弧的参数计算 | 第34-35页 |
3.2.5 从第二到最后圆弧的推演计算 | 第35-36页 |
3.2.6 逼近曲线的自动生成 | 第36-37页 |
3.3 逼近误差分析 | 第3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4 半自动建模技术的研究 | 第39-45页 |
4.1 概述 | 第39-40页 |
4.1.1 AutoCAD概述 | 第39页 |
4.1.2 UG概述 | 第39-40页 |
4.2 导轮流道模型的生成 | 第40-44页 |
4.2.1 旋转实体的自动生成 | 第40-43页 |
4.2.2 导轮流道模型的生成 | 第43-44页 |
4.3 误差分析 | 第4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5 液力变矩器导轮流场计算 | 第45-55页 |
5.1 概述 | 第45页 |
5.2 FLUENT软件概述 | 第45-46页 |
5.2.1 FLUENT基本介绍 | 第45页 |
5.2.2 FLUENT的基本组成 | 第45-46页 |
5.3 液力变矩器导轮流道模型网格划分 | 第46-50页 |
5.3.1 Gambit软件介绍 | 第46页 |
5.3.2 导轮流道模型的网格划分 | 第46-50页 |
5.4 导轮流场湍流模型的选择 | 第50页 |
5.5 FLUENT仿真 | 第50-52页 |
5.5.1 边界条件设置 | 第50页 |
5.5.2 初始值的给定 | 第50-51页 |
5.5.3 材料设置 | 第51-52页 |
5.5.4 欠松弛因子、离散格式以及残差的设置 | 第52页 |
5.5.5 导轮流场的初始化及迭代计算 | 第52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52-55页 |
6 液力变矩器导轮流场仿真结果分析 | 第55-61页 |
6.1 概述 | 第55-58页 |
6.1.1 导轮流道的速度流场分析 | 第55-57页 |
6.1.2 导轮流道的压力流场分析 | 第57-58页 |
6.2 导轮流场的规律分布总结 | 第58-59页 |
6.3 导轮流场分布规律对比 | 第59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7 结论和展望 | 第61-63页 |
7.1 结论 | 第61-62页 |
7.2 展望 | 第62-6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3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