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1 复杂电网脆弱环节评估 | 第11-12页 |
1.2.2 电力系统中熵理论的应用 | 第12-13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基于奇异值熵和潮流分布熵的电网脆弱节点辨识 | 第14-24页 |
2.1 脆弱节点综合评估指标 | 第14-17页 |
2.1.1 系统模型 | 第14-15页 |
2.1.2 奇异值熵 | 第15-16页 |
2.1.3 潮流分布熵 | 第16-17页 |
2.1.4 脆弱节点综合评估指标 | 第17页 |
2.2 脆弱节点的辨识流程 | 第17-18页 |
2.3 脆弱节点的攻击分析 | 第18-19页 |
2.4 算例分析 | 第19-23页 |
2.4.1 IEEE39节点系统 | 第19-21页 |
2.4.2 河北南网系统 | 第21-23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3章 基于自组织临界理论的电网脆弱线路辨识 | 第24-34页 |
3.1 自组织临界理论模型 | 第24-25页 |
3.1.1 自组织临界理论 | 第24页 |
3.1.2 模型中的总负荷损失 | 第24-25页 |
3.2 电力系统的停电模拟模型 | 第25-29页 |
3.2.1 考虑保护的隐藏故障 | 第25页 |
3.2.2 孤岛搜索与处理 | 第25-26页 |
3.2.3 电力系统切负荷模型 | 第26-29页 |
3.2.3.1 改进的潮流分布熵 | 第26-27页 |
3.2.3.2 节点负荷对线路潮流的灵敏度 | 第27-28页 |
3.2.3.3 电力系统的负荷调整过程 | 第28-29页 |
3.3 脆弱线路的辨识流程 | 第29-30页 |
3.4 算例分析 | 第30-33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4章 基于犹豫模糊决策法的电网脆弱性安全预警 | 第34-49页 |
4.1 改进的潮流熵模型 | 第34-36页 |
4.1.1 网架结构完整度 | 第34-35页 |
4.1.2 改进潮流熵 | 第35-36页 |
4.2 系统电压稳定性指标 | 第36-39页 |
4.2.1 最小奇异值 | 第36页 |
4.2.2 最小奇异值灵敏度熵 | 第36-39页 |
4.3 电网脆弱性评估模型 | 第39-41页 |
4.3.1 考虑可信度的犹豫模糊决策法 | 第39-40页 |
4.3.2 电网脆弱性评估指标 | 第40-41页 |
4.4 电网脆弱性评估流程 | 第41-42页 |
4.5 算例分析 | 第42-47页 |
4.5.1 IEEE39节点系统 | 第42-45页 |
4.5.1.1 负荷冲击对电网脆弱性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4.5.1.2 发电机出力变化对电网脆弱性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4.5.1.3 电网脆弱节点辨识 | 第44-45页 |
4.5.2 河北南网系统 | 第45-47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9-51页 |
5.1 全文总结 | 第49页 |
5.2 工作展望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| 第55-56页 |
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