污泥厌氧消化过程腐殖质表征及其演变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课题研究综述 | 第10-20页 |
1.2.1 厌氧消化技术 | 第10-12页 |
1.2.2 腐殖质形成、结构特征及降解 | 第12-15页 |
1.2.3 污水处理中的腐殖质及其演变 | 第15-16页 |
1.2.4 污泥中腐殖质含量与结构特征 | 第16-18页 |
1.2.5 厌氧消化过程的腐殖质 | 第18-20页 |
1.3 研究意义与内容 | 第20-21页 |
1.3.1 研究意义 | 第20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1.4 论文梗概 | 第21-22页 |
第2章 腐殖质提取及表征方法与原理 | 第22-26页 |
2.1 腐殖质提取提纯方法 | 第22-23页 |
2.2 表征方法及原理 | 第23-26页 |
2.2.1 含量表征 | 第24页 |
2.2.2 腐殖质中无机元素测定 | 第24页 |
2.2.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及特征吸收参数 | 第24-25页 |
2.2.4 红外光谱扫描及半定量分析 | 第25页 |
2.2.5 二维红外光谱分析 | 第25页 |
2.2.6 含氧官能团分析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6-29页 |
3.1 实验概述 | 第26页 |
3.2 实验仪器 | 第26页 |
3.3 分析项目及方法 | 第26-28页 |
3.3.1 TOC含量测定 | 第26-27页 |
3.3.2 无机元素检测 | 第27页 |
3.3.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| 第27页 |
3.3.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| 第27页 |
3.3.5 含氧官能团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3.6 厌氧消化产气量测定 | 第28页 |
3.4 污泥培养及性质 | 第28-29页 |
第4章 人工配泥厌氧消化过程腐殖质演变 | 第29-42页 |
4.1 实验概述 | 第29页 |
4.2 实验方法 | 第29-30页 |
4.2.1 人工配泥与接种污泥培养 | 第29页 |
4.2.2 腐殖质演变实验 | 第29-30页 |
4.3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0-41页 |
4.3.1 产气量测定 | 第30页 |
4.3.2 胡敏酸与富里酸含量分析 | 第30-31页 |
4.3.3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| 第31-35页 |
4.3.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| 第35-37页 |
4.3.5 二维红外光谱分析 | 第37-40页 |
4.3.6 含氧官能团分析 | 第40-4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5章 市政污泥厌氧消化过程腐殖质演变 | 第42-65页 |
5.1 实验概述 | 第42页 |
5.2 实验方法 | 第42-43页 |
5.3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3-63页 |
5.3.1 产气量测定 | 第43页 |
5.3.2 腐殖质提取 | 第43-44页 |
5.3.3 含量分析 | 第44-49页 |
5.3.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| 第49-53页 |
5.3.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| 第53-57页 |
5.3.6 二维红外光谱分析 | 第57-62页 |
5.3.7 含氧官能团分析 | 第62-6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第6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65-67页 |
6.1 结论 | 第65-66页 |
6.2 建议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附录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