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3 评述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| 第12-13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1.3.2 结构安排 | 第12-13页 |
1.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相关理论 | 第15-20页 |
2.1 利率市场化经典理论 | 第15-17页 |
2.1.1 可贷资金理论 | 第15-16页 |
2.1.2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| 第16页 |
2.1.3 金融自由化次序论 | 第16-17页 |
2.2 影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计量模型 | 第17-20页 |
2.2.1 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 | 第17-18页 |
2.2.2 久期缺口模型 | 第18页 |
2.2.3 VaR模型 | 第18-19页 |
2.2.4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方法的选择 | 第19-20页 |
第3章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与现状分析 | 第20-24页 |
3.1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回顾 | 第20-22页 |
3.1.1 货币市场利率的放开 | 第21页 |
3.1.2 债券市场利率的放开 | 第21页 |
3.1.3 人民币贷款利率的放开 | 第21页 |
3.1.4 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展 | 第21-22页 |
3.2 我国利率市场化现状分析 | 第22-24页 |
第4章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| 第24-31页 |
4.1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有利影响 | 第24-28页 |
4.1.1 促进商业银行转变业务结构,提高产品创新 | 第24-26页 |
4.1.2 推动商业银行提高产品定价能力 | 第26页 |
4.1.3 优化商业银行贷款客户结构和行业结构 | 第26-27页 |
4.1.4 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 | 第27-28页 |
4.2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不利影响 | 第28-31页 |
4.2.1 以传统存贷业务为主的银行盈利能力下降 | 第28-29页 |
4.2.2 商业银行潜在的信用风险上升 | 第29页 |
4.2.3 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加大 | 第29-31页 |
第5章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31-38页 |
5.1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| 第31页 |
5.2 模型的构建 | 第31-36页 |
5.2.1 平稳性检验 | 第31-33页 |
5.2.2 正态性检验 | 第33-34页 |
5.2.3 自相关性检验 | 第34-35页 |
5.2.4 条件异方差检验 | 第35页 |
5.2.5 基于GARCH模型的VaR计算 | 第35-36页 |
5.3 利率风险的实证结果分析 | 第36-37页 |
5.4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产生风险的原因分析 | 第37-38页 |
第6章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国际经验 | 第38-42页 |
6.1 国外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6.1.1 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经验 | 第38-39页 |
6.1.2 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经验 | 第39-40页 |
6.2 国外利率市场化经验总结 | 第40页 |
6.3 国外利率市场化经验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| 第40-42页 |
第7章 结论及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政策建议 | 第42-45页 |
7.1 结论 | 第42页 |
7.2 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政策建议 | 第42-45页 |
7.2.1 做好利率定价工作,加强风险防控 | 第42-43页 |
7.2.2 发展中间业务、促进产品创新,提升非息收入占比 | 第43页 |
7.2.3 转变发展战略,实行差异化经营 | 第43-44页 |
7.2.4 调整信贷结构,通过业务转型提升盈利能力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附录A 样本银行近10年经营数据 | 第47-5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