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2页 |
1.1 论文的主题与研究背景 | 第7-9页 |
1.2 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| 第9-10页 |
1.2.1 关于股市波动的研究 | 第9页 |
1.2.2 关于政策市与政策效应 | 第9-10页 |
1.3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| 第10-12页 |
1.3.1 本文的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.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股票市场波动的一般分析与中国股市的波动状况 | 第12-26页 |
2.1 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一般特征 | 第12-14页 |
2.1.1 股票市场的偏向性 | 第12页 |
2.1.2 股票市场的随机性 | 第12页 |
2.1.3 股票市场的跳跃性 | 第12-13页 |
2.1.4 股票市场的周期性 | 第13页 |
2.1.5 股票市场的心理性 | 第13-14页 |
2.2 股票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4-16页 |
2.2.1 宏观经济与股票价格波动 | 第14-15页 |
2.2.2 政策因素与股价波动 | 第15页 |
2.2.3 微观经济因素与股价波动 | 第15-16页 |
2.2.4 市场因素与股价波动 | 第16页 |
2.2.5 非经济因素与股价波动 | 第16页 |
2.3 股票市场中的异常波动及其危害 | 第16-18页 |
2.3.1 异常波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| 第17页 |
2.3.2 异常波动的危害 | 第17-18页 |
2.4 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的状况 | 第18-26页 |
2.4.1 衡量股市波动状况的指标选择 | 第18-19页 |
2.4.2 中国股市波动的总体状况 | 第19-24页 |
2.4.3 中国股市波动的特点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中国股票市场政策效应分析 | 第26-36页 |
3.1 中国股票市场政策效应的特点 | 第26-28页 |
3.1.1 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存在制度缺陷 | 第26页 |
3.1.2 中国股票市场具有较强的政策效应但缺乏政策效率 | 第26-28页 |
3.1.3 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明显的博弈政策和政策依赖两种现象 | 第28页 |
3.2 中国股票市场政策效应的成因 | 第28-36页 |
3.2.1 证券市场的产生是国家制度安排的结果 | 第29-31页 |
3.2.2 政府为股市提供隐性担保是政策效应产生的最直接原因 | 第31-33页 |
3.2.3 政府是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 | 第33-34页 |
3.2.4 政府在证券市场中扮演双重角色 | 第34-36页 |
第四章 中国股票市场异常波动与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 | 第36-54页 |
4.1 政策对异常波动的传导机制 | 第36-37页 |
4.2 中国股票市场异常波动点的识别 | 第37-43页 |
4.2.1 波动变化点的检验方法 | 第37-39页 |
4.2.2 中国股市异常波动点的识别过程 | 第39-40页 |
4.2.3 检验结果的分析 | 第40-43页 |
4.3 中国股市政策效应的事件研究检验 | 第43-54页 |
4.3.1 事件研究法概述 | 第43-46页 |
4.3.2 中国股市宏观政策效应的统计检验 | 第46-51页 |
4.3.3 统计结论的分析 | 第51-54页 |
第五章 政策市的危害及其治理对策 | 第54-60页 |
5.1 政策市的危害 | 第54-55页 |
5.1.1 扭曲投资理念和价格信号,影响股市资源配置功能效率 | 第54页 |
5.1.2 加大中小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| 第54-55页 |
5.1.3 助长违法违规行为 | 第55页 |
5.1.4 降低证券法规和监管机构的权威性 | 第55页 |
5.2 对中国股票市场政策的几点建议 | 第55-60页 |
5.2.1 调整政府角色,正确把握适度的政策干预 | 第55-57页 |
5.2.2 正确定位股市的多项功能,弱化单纯为国企融资的功能 | 第57-58页 |
5.2.3 加强行业自律监管 | 第58页 |
5.2.4 强化信息披露机制 | 第58-59页 |
5.2.5 适时适当创设股市衍生工具 | 第59-60页 |
附表 | 第60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