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独立电源技术(直接发电)论文--蓄电池论文

磷掺杂SnO_x/C复合纳米纤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
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-4页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目录第9-12页
Contents第12-15页
第一章 绪论第15-31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5页
    1.2 锂电简介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锂电池的主要组分和原理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锂电池特性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基本要求第19-20页
    1.3 碳基负极材料发展状况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碳基负极材料的分类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碳基负极材料的改性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1 纳米化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2 多孔化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3 杂原子掺杂第23页
    1.4 锡基负极材料发展状况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锡单质及锡氧化物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锡基负极材料的改进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2.1 纳米化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2.2 多孔化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2.3 合金化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2.4 锡碳复合化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2.5 元素掺杂第28页
    1.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,内容和意义第28-31页
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1-41页
    2.1 实验用的主要药品及仪器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试剂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仪器第32页
    2.2 制备磷掺杂碳纳米纤维和磷掺杂SnO_x/C纳米纤维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纺丝液的配制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静电纺丝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纤维膜预氧化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纤维膜碳化第35页
    2.3 材料的物理表征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X射线衍射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量热分析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拉曼光谱分析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X射线能谱第36-37页
    2.4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电极的制备及电池的组装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充放电测试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循环伏安测试(CV)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电化学阻抗测试(EIS)第39页
    2.5 第一性原理研究第39-41页
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41-73页
    3.1 磷掺杂的碳纳米纤维形貌、组成和结构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纤维形貌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纤维组成和化学价态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纤维结构第44-45页
    3.2 磷掺杂的碳纳米纤维电化学性能第45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循环伏安测试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恒流充放电测试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循环特性及倍率性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交流阻抗测试第51页
    3.3 磷掺杂SnO_xC纳米纤维形貌、组成和结构第51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纤维形貌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纤维Mapping和EDX分析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纳米纤维TEM和电子衍射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纤维结构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纤维XPS分析第58-61页
    3.4 磷掺杂SnO_x/C纳米纤维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第61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循环伏安测试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恒流充放电测试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循环性能测试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倍率测试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交流阻抗测试第69-71页
    3.5 磷掺杂SnO_x/C纳米纤维充放电循环后形貌第71-72页
    3.6 磷掺杂二氧化锡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第72-73页
第四章 结论第73-75页
参考文献第75-79页
致谢第79-81页
研究成果及发表学术论文第81-83页
作者简介第83页
导师简介第83-84页
附件第84-85页

论文共8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表达猪源GM-CSF或IL-4的重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效率评价
下一篇: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(PRRSV)调控NLRP3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