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信息处理(信息加工)论文--翻译机论文

树到树统计机器翻译优化学习及解码方法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目录第10-14页
第一章 引言第14-24页
    1.1 统计机器翻译第14-15页
    1.2 基于词及短语的翻译模型第15-17页
    1.3 基于句法的翻译模型第17-21页
    1.4 树到树翻译及存在的问题第21-23页
    1.5 论文结构第23-24页
第二章 树到树机器翻译基本理论及技术第24-40页
    2.1 数学模型第24-25页
    2.2 翻译建模第25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同步树替换文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特征集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翻译概率计算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系统架构第30-31页
    2.3 对齐及规则抽取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树切割及边界节点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最小规则抽取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规则组合第34页
    2.4 参数训练及权重调优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极大似然估计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最小错误率训练第35-36页
    2.5 解码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Viterbi解码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剪枝第38-40页
第三章 无指导树到树结构对齐第40-62页
    3.1 问题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3.2 无指导树到树结构对齐模型第41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树到树结构对齐问题定义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树到树结构对齐模型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空对齐第46-47页
    3.3 无指导模型训练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期望最大化训练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变分期望最大化训练第49-50页
    3.4 基于树到树结构对齐的规则抽取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树到树结构对齐矩阵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基于树到树结构对齐矩阵的规则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估计规则概率第53-54页
    3.5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54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基准系统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实验设置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结果及讨论第56-59页
    3.6 相关工作比较第59-60页
    3.7 小结第60-62页
第四章 基于受限束宽度的模型训练第62-80页
    4.1 问题分析第62-64页
    4.2 建模第64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传统树到树翻译训练及训练框架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受限束宽度的模型训练第66-70页
    4.3 基于损失函数的模型训练算法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基本算法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基于多翻译推导的参数训练第71-72页
    4.4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72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基准系统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实验设置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结果及讨论第74-78页
    4.5 相关工作比较第78页
    4.6 小结第78-80页
第五章 树到树翻译优化解码第80-104页
    5.1 问题分析第80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搜索空间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翻译候选多样性第82-83页
    5.2 基于多粒度文法的混合解码第83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基本框架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粗粒度及细粒度文法定义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多粒度文法融合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面向多粒度文法的解码第88-89页
    5.3 基于集成学习的优化解码第89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基本框架第89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成员系统学习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基于Boosting的样本权重计算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基于多翻译结果的重解码第93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系统优化第95-96页
    5.4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96-10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实验设置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基于多粒度文法的混合解码实验及结果分析第97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基于集成学习的优化解码实验及结果分析第99-102页
    5.5 相关工作比较第102-103页
    5.6 小结第103-104页
第六章 目标语树结构评价第104-124页
    6.1 问题分析第104-106页
    6.2 基于树替换文法的树结构评价模型第106-11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基于句法的语言建模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基本句法分析模型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基于树替换文法的语言模型第109-11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模型扩展第112-114页
    6.3 树结构评价模型在解码器中的集成第114-11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特征集成第11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重排序第11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局部重排序第114-116页
    6.4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116-120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实验设置第116-118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结构及讨论第118-120页
    6.5 相关工作比较第120-122页
    6.6 小结第122-124页
第七章 结束语第124-130页
    7.1 工作总结第124-126页
    7.2 未来的方向第126-130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多阶段排序模型第126-127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树结构自动学习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基于语义的机器翻译第128-130页
参考文献第130-142页
致谢第142-144页
攻博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44-146页
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6-147页

论文共1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若干类化学和生物动力系统的复杂性研究
下一篇: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Zn2SnO4的制备及改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