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结构理论、计算论文--结构试验与检验论文

基于动力特性的工程结构构件安全性评价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目录第5-7页
第1章 绪论第7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意义及背景第7-8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-12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、意义及技术路线第12-15页
第2章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的方法与分析第15-25页
    2.1 基于模态分析的损伤检测方法的理论第15-20页
    2.2 试验模态分析的依据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试验模态分析的频域法和时域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频域法试验模态分析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时域法试验模态分析第21-22页
    2.3 结构动力特性参数的试验与分析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实验方案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试验的基本过程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试验模态分析的结果第24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4-25页
第3章 动力特性测试数值模拟第25-35页
    3.1 动力特性测试数值模拟有限元模型第25页
    3.2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有限元分析第25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三维几何模型的建立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模拟条件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28-34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4章 梁动力特性测试设计与试验第35-44页
    4.1 试验目的第35页
    4.2 模型梁设计第35页
    4.3 试验设备第35-37页
    4.4 试验方案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加载方法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测点布置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工况设置第39页
    4.5 自振频率测试结果第39-42页
    4.6 简支梁自振特性理论分析、数值计算及试验研究对比第42-43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43-44页
第5章 损伤识别误差的影响分析及工程中采取降低误差的措施第44-49页
    5.1 基于动力特性检测损伤识别的误差来源第44-46页
    5.2 动力测试误差对损伤识别影响的理论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5.3 降低动力测试法损伤识别误差影响的方法第47-48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48-49页
第6章 基于动力特性结构构件性能评定的工程应用第49-57页
    6.1 结构构件性能评定现状第49-51页
    6.2 动力特性损伤识别的结构构件性能评定第51-53页
    6.3 工程中基于动力测试的识别与评定方法的应用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钢筋混凝土梁动力特性影响因素分析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钢筋混凝土梁动力特性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对比第55页
    6.4 基于自振频率变化的评价方法第55-56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57-58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57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1页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61-62页
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第62-63页
致谢第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扶余金太子钓鱼楼结构冻害机理分析及加固
下一篇:BIM技术条件下施工阶段的工程项目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