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引 言 | 第12-17页 |
(一)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 理论价值 | 第12页 |
2. 应用价值 | 第12-13页 |
(二) 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2.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(三) 研究的重点、难点和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| 第15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(四) 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6-17页 |
1. 创新点 | 第16页 |
2. 不足之处 | 第16-17页 |
一、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| 第17-22页 |
(一) 政治认同的概念 | 第17-18页 |
(二)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政治认同概述 | 第18-22页 |
1.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群体特征 | 第18-20页 |
2.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政治认同的界定 | 第20-22页 |
二、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政治认同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| 第22-33页 |
(一)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政治认同实证调查 | 第22-23页 |
1.调查目的、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| 第22页 |
2.调查问卷的基本问题设计 | 第22-23页 |
3.随机访谈提纲 | 第23页 |
(二)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政治认同现状分析 | 第23-27页 |
1.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 | 第24-25页 |
2.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| 第25-26页 |
3.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同 | 第26页 |
4.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党和国家工作效能的认同 | 第26-27页 |
5.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 | 第27页 |
(三) 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政治认同问题分析 | 第27-33页 |
1.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存在浅层理解倾向 | 第27-28页 |
2.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缺乏深刻的认识 | 第28-30页 |
3.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认识不清楚 | 第30页 |
4.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效能存在不满意现象 | 第30-31页 |
5.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一般 | 第31页 |
6.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国家时事的关注度有待提高 | 第31-33页 |
三、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政治认同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| 第33-43页 |
(一) 个体差异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政治认同的影响 | 第33-37页 |
1.人文素质差异的影响 | 第33页 |
2.性别差异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3.年级差异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4.生源地差异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(二) 宏观因素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政治认同的影响 | 第37-43页 |
1.高等职业教育自身不足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2.就业压力的影响 | 第38-41页 |
3.社会环境思想的影响 | 第41页 |
4.大众传播媒体的影响 | 第41页 |
5.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四、 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政治认同水平的对策 | 第43-48页 |
(一) 学校方面 | 第43-44页 |
1.高等职业院校应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及内容 | 第43页 |
2.高等职业院校应挖掘自身优势,抵制不良思想侵入 | 第43-44页 |
3.齐抓共管,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社会适应力与辨别力 | 第44页 |
(二) 社会方面 | 第44-45页 |
1.家庭环境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政治认同的启蒙者 | 第44页 |
2.大众传播媒体是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领域 | 第44-45页 |
3.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同辈群体的政治认同互相影响 | 第45页 |
(三) 政府方面 | 第45-48页 |
1.提高自身政绩效能,塑造具有强大说服力的政治认同客体 | 第45-46页 |
2.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,增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政治信心 | 第46-47页 |
3.拓展政治参与,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政治认同程度 | 第47-48页 |
结论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附录 | 第52-57页 |
参考书目 | 第52-53页 |
调查问卷 | 第53-57页 |
后记 | 第57-5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