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矿床学论文--矿床分类论文--贵重金属论文--金论文

SD法在甘肃通天坪金矿床资源量估算的应用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引言第10-16页
    1.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外资源量估算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SD 法简介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区的地质研究历史第13-15页
    1.4 研究思路第15-16页
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特征第16-34页
    2.1 研究区的区域地质背景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区域地层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区域构造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侵入岩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区域变质作用第19页
    2.2 矿区地质特征第19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矿区地层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矿区构造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矿区岩浆岩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变质作用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矿体特征第22-28页
    2.3 矿石特征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矿石的结构构造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矿石的矿物成分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金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矿石主组分及伴生的有益有害组分第32-33页
    2.4 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矿床控制因素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找矿标志第33-34页
第3章 勘查方法及传统资源量估算第34-43页
    3.1 勘查方法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工作方法选择依据及布置原则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矿床勘探类型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矿床勘查工程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样品的采集及化验质量第36-38页
    3.2 传统方法的资源量估算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工业指标的确定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通天坪金矿资源量估算范围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传统方法估算公式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资源量估算参数的确定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估算结果第41-43页
第4章 SD 法资源量估算第43-63页
    4.1 SD 法基本内容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SD 分维数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地质结构变量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SD 法的基本原理第45-46页
    4.2 SD 法的应用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计算类型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数据类型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定位系统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形质方案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计算方案第51页
    4.3 数据准备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方法的选择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断面线的确定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计算点的选定第53-54页
    4.4 SD 法资源量估算第54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SD 数据录入第54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计算结果第60页
    4.5 两种方法对比分析第60-63页
结论第63-65页
致谢第65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68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68-69页
个人简介第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社会救灾系统中的媒介传播研究
下一篇:青藏高原东南缘隧道浅埋段第四纪堆积物地质特征及稳定性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