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P2P技术的VPN研究与设计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课题起源 | 第9-10页 |
1.2 课题研究的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的成果和意义 | 第11页 |
1.4 研究的前景 | 第11-12页 |
1.5 论文组织结构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P2P和VPN技术研究 | 第13-25页 |
2.1 VPN概述 | 第13-14页 |
2.2 VPN中的基本问题 | 第14-19页 |
2.2.1 隧道问题 | 第14-16页 |
2.2.2 数据保护问题 | 第16-17页 |
2.2.3 认证问题 | 第17-18页 |
2.2.4 有效性问题 | 第18-19页 |
2.3 P2P的网络结构分析 | 第19-22页 |
2.3.1 P2P网络结构 | 第19-21页 |
2.3.2 P2P网络结构比较 | 第21-22页 |
2.4 基于P2P技术的VPN可行性 | 第22-24页 |
2.4.1 网络模型优势 | 第22-23页 |
2.4.2 发展趋势 | 第23-2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基于P2P技术的VPN设计 | 第25-48页 |
3.1 P2P-VPN的网络拓扑架构设计 | 第25-28页 |
3.1.1 P2P-VPN的概述 | 第25-26页 |
3.1.2 逻辑架构 | 第26-27页 |
3.1.3 网络的拓扑 | 第27-28页 |
3.2 P2P-VPN的网元功能设计 | 第28-35页 |
3.2.1 认证中心CA | 第28-31页 |
3.2.2 特殊节点管理服务器 | 第31-32页 |
3.2.3 普通节点Feer | 第32-33页 |
3.2.4 特殊节点Special peer | 第33-35页 |
3.3 P2P-VPN中的数据包及信令设计 | 第35-39页 |
3.3.1 P2P-VPN中的数据包格式 | 第35-36页 |
3.3.2 P2P-VPN中的包头类型及其结构 | 第36-39页 |
3.4 P2P-VPN的具体方案及主要流程设计 | 第39-47页 |
3.4.1 Admin Server节点 | 第39-41页 |
3.4.2 Special Peer节点 | 第41-45页 |
3.4.3 Peer节点 | 第45-47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四章 P2P-VPN中关键技术的分析与实现 | 第48-64页 |
4.1 认证中心CA的创建 | 第48-51页 |
4.1.1 创建CA证书 | 第48-50页 |
4.1.2 创建Admin Server证书 | 第50页 |
4.1.3 创建Special Peer证书 | 第50-51页 |
4.1.4 证书用途汇总 | 第51页 |
4.2 PEER间密钥协商 | 第51-53页 |
4.2.1 预先共享模式 | 第52页 |
4.2.2 密钥交换模式 | 第52-53页 |
4.3 NAT穿越的实现 | 第53-58页 |
4.3.1 NAT原理分析 | 第53页 |
4.3.2 NAT分类 | 第53-55页 |
4.3.3 P2P-VPN检测NAT类型 | 第55-56页 |
4.3.4 P2P-VPN应对NAT的策略 | 第56页 |
4.3.5 P2P-VPN中穿越NAT方法 | 第56-58页 |
4.4 P2P-VPN与上层应用的接口实现 | 第58-61页 |
4.4.1 虚拟网的原理 | 第58-59页 |
4.4.2 虚拟网卡在P2P-VPN中的实现 | 第59-60页 |
4.4.3 P2P-VPN与上层应用的交互 | 第60-61页 |
4.5 路由方案 | 第61-63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五章 P2P-VPN的测试与分析 | 第64-74页 |
5.1 测试网络的部署 | 第64-66页 |
5.1.1 测试网络拓扑 | 第64页 |
5.1.2 网元的配置和启动 | 第64-66页 |
5.2 测试场景和结果分析 | 第66-73页 |
5.2.1 有效性测试 | 第66-68页 |
5.2.2 性能测试 | 第68-72页 |
5.2.3 结果分析 | 第72-73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4-76页 |
6.1 总结 | 第74页 |
6.2 展望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9页 |
附录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