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诉讼法论文--民事诉讼法论文

民事诉讼督促程序法律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导言第11-12页
第一章 民事督促程序概述第12-20页
    第一节 民事督促程序内涵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民事督促程序的定义及特点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民事督促程序法律定性第14-15页
    第二节 民事督促程序的立法目的与法理基础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民事督促程序的立法目的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民事督促程序的法理基础第16-18页
    第三节 民事督促程序立法进程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1991 年《民事诉讼法》——首次引入督促程序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2001 年《适用督促程序的若干规定》——细化督促程序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 2013 年《民事诉讼法》——全新转化督促程序第19-20页
第二章 民事督促程序修法前的现实困境第20-27页
    第一节 民诉法修改前督促程序实施现状第20-21页
    第二节 怠于行使督促程序因素分析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顽强抵抗—诉讼成本平衡缺失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异议频发—异议审查环节缺失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 程序断层—诉讼程序衔接缺失第23页
    第三节 满足督促程序的案件易被分化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督促程序案件易被诉前调解分化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督促程序与简易程序辨析第25-27页
第三章 民事督促程序全新转化及问题研究第27-37页
    第一节 督促程序全新转化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启动方式拓宽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异议审查程序介入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 衔接诉讼程序第29-31页
    第二节 督促程序转化问题研究第31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程序选择权侵害之嫌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启动要件模糊之嫌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 程序衔接闲置之嫌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 重复审查之嫌第35-37页
第四章 民事督促程序比较研究第37-47页
    第一节 督促程序启动比较研究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当事人主义与我国当事人与职权相结合启动机制之比较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比较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第二节 支付令审查比较研究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形式审查机制与类实质性审查机制之比较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比较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 第三节 支付令异议比较研究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绝对异议权与附条件异议权之比较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比较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第四节 督促程序衔接比较研究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直接转换机制与当事人申请转换机制之比较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比较分析第45-47页
第五章 民事督促程序规范化运作第47-59页
    第一节 启动民事督促程序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债权人询问机制—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一次审查—贴合督促程序立法目的第48-49页
    第二节 支付令异议审查第49-5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双边询问—保证异议审查充分性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相对效力—保障程序质量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 异议撤回—赋予当事人意思自治第52-54页
    第三节 督促程序与诉讼程序衔接第54-5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移送管辖—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审前程序—程序衔接环节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 诉讼费用—费用标准明确第57-59页
结语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3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3-64页
后记第64-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临时仲裁在我国消费仲裁制度中的引入
下一篇:论我国证券欺诈群体诉讼制度的构建与完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