锂硫电池正极复合材料的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22页 |
1.1 引言 | 第10页 |
1.2 锂电池发展概述 | 第10-12页 |
1.3 锂硫电池概述及原理 | 第12-15页 |
1.3.1 锂硫电池概述 | 第12页 |
1.3.2 锂硫电池原理 | 第12-14页 |
1.3.3 锂硫正极材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| 第14-15页 |
1.4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| 第15-20页 |
1.4.1 碳材料 | 第15-18页 |
1.4.2 无机二元金属硫化物 | 第18页 |
1.4.3 导电聚合物 | 第18-20页 |
1.4.4 纳米金属氧化物 | 第20页 |
1.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| 第20-22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22-26页 |
2.1 实验试剂和常用仪器 | 第22-23页 |
2.1.1 主要的实验试剂 | 第22页 |
2.1.2 实验仪器 | 第22-23页 |
2.2 材料的结构表征 | 第23-24页 |
2.2.1 X射线衍射分析 | 第23页 |
2.2.2 等温吸脱附曲线分析 | 第23-24页 |
2.2.3 扫描电镜分析 | 第24页 |
2.2.4 热重分析仪分析 | 第24页 |
2.3 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24-26页 |
2.3.1 级片的制备和纽扣电池的组装 | 第24-25页 |
2.3.2 蓝电(Land)电池测试系统 | 第25-26页 |
3 活性炭孔径分布对锂硫正极材料的影响研究 | 第26-37页 |
3.1 引言 | 第26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26-27页 |
3.2.1 活性炭/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| 第26-27页 |
3.2.2 样品表征 | 第27页 |
3.2.3 极片制备 | 第27页 |
3.2.4 电化学测试 | 第27页 |
3.3 实验结果和讨论 | 第27-36页 |
3.3.1 X射线衍射(XRD)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3.2 扫描电镜(SEM)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3.3 吸脱附曲线分析 | 第29-31页 |
3.3.4 热重数据分析 | 第31-33页 |
3.3.5 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33-3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4 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材料研究 | 第37-47页 |
4.1 引言 | 第37-38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38页 |
4.2.1 多层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 | 第38页 |
4.2.2 材料表征 | 第38页 |
4.2.3 级片制备 | 第38页 |
4.2.4 模拟电池的组装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38页 |
4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8-45页 |
4.3.1 碳材料的吸脱附曲线分析 | 第38-40页 |
4.3.2 扫描电镜及电池级片照片分析 | 第40-43页 |
4.3.3 复合多层结构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43-4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5 活性炭/硫正极材料复合及除硫工艺研究 | 第47-65页 |
5.1 引言 | 第47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47-48页 |
5.2.1 活性炭/硫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47-48页 |
5.2.2 碳材料及复合材料的表征 | 第48页 |
5.2.3 级片制备 | 第48页 |
5.2.4 模拟电池的组装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48页 |
5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8-63页 |
5.3.1 X射线衍射(XRD)分析 | 第48-49页 |
5.3.2 碳材料的吸脱附曲线分析 | 第49-53页 |
5.3.3 扫描电镜(SEM)分析 | 第53-56页 |
5.3.4 TGA-DSC和硫碳分析仪分析 | 第56-57页 |
5.3.5 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57-6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6 结论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